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动物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和内在生理活动改变所做出的整体性反应,研究动物行为节律是了解其活动特征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的重要内容。2015年9月15日-10月6日采用直接观察法、2016年5-12月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行为节律进行观察,了解其行为适应对策。记录了7类中华斑羚行为,包含27种具体行为内容,通过对每种行为进行描述,建立了行为谱。中华斑羚的行为节律具有月度变化特点,摄食行为11月比例最高、站立行为8月比例最高、移动行为12月比例最高,发情行为在10月、12月出现。研究表明,中华斑羚的行为特点是对该区域生态条件与捕食风险的有效适应,对于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采取救护措施、促进隔离种群恢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与行为的季节变化对生存环境和捕食者的适应,2013年3—12月,在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狍Capreolus pygargus进行了行为特征监测研究。共得到3 439份野生动物有效影视数据,鉴别出狍个体共693只次。数据显示:(1)狍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每日相对活动强度的2个高峰期分别为04∶00—06∶00和17∶00—19∶00;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相对活动强度高峰均推迟,主要受夏季高温以及捕食者的胁迫因素影响。(2)狍的日活动强度不存在季节差异,但春季的相对活动强度(49.64%)最大,其次为冬季(27.99%),夏季(10.68%)与秋季(11.69%)接近,温度、捕食风险、发情期和食物需求等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狍的行为以取食、舔食营养盐和警戒为主,行为比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狍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区有蹄类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