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些年来,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在食品卫生检验和食物中毒的标本检验中已成为常见菌,但目前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培养基,仅有选择性而缺乏鉴别力。在弧菌较少或杂菌较多的情况下,很难识别弧菌。  相似文献   
2.
作者等于1964—1966年和1978—1984年,应用水中弧菌的常规试验分离鉴定法,对非O-I群弧茵在芜湖地区自然水系中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看到,非O-I群弧菌在河流、湖泊和沟塘中广泛存在。同时发现在捕获得黑斑泥鳅231条中检出有9条胆囊里生存有大量非O-I群弧菌(自然阳性率为3.9%,可信限为1—6%),泥鳅胆囊里生存的非O-I群弧菌数平均为149,500(63,000—236,000)/毫升胆汁。 相继,作者等将非O-I群弧菌加入缸水中(每毫升缸水中含弧菌约100个)喂养泥鳅,进行了实验感染试验。在喂养的鱼种中有黑斑泥鳅和鲫鱼,在自然气温25.5—29℃下,饲养3—4周。然后,采用无菌术解剖鱼类摘取胆囊,收集胆汁用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弧菌培养和鉴定计数。结果,在喂养试验的黑斑泥鳅91条中,检出有23条胆囊里生存有大量非O-I群弧菌(喂养试验阳性率为25.2%,可信限为16—34%),泥鳅胆囊里生存的弧菌数平均为146,000(73,000—219,000)/毫升胆汁。可看出,泥鳅胆囊里生存的弧茁数比喂养时加入缸水中的弧菌数约高700—2000倍。但鲫鱼胆囊里未检出弧菌。由此看来,非O—Ⅰ群弧菌的繁殖生态学与水生动物有关,黑斑泥鳅可能是其中之一。作者等倾向相信非O-I群弧菌侵入泥鳅体内进入胆囊栖居繁殖,黑斑泥鳅有成为弧菌属菌群贮菌寄主和弧菌性腹泻传染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