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30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产珠子参叶的达玛烷型皂甙研究(1)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陕西省秦岭产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A.Meyer var.major(Burk.)Wu etFeng)的叶中分离到十个新的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其中四个的化学结构分别为珠子参甙(majoroside)F_1(1)、F_2(2)、F_3(3)和F_4(4)。同时,还分离到已知的人参甙(ginsenoside)Rd(5)、Re(6)、Rg_1(7)、Rg_2(8)和F_2(9)。  相似文献   
2.
腔蚓属一新种(后孔寡毛目:巨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甘肃省的腔蚓Metaphire Sims et Easton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兰州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绿腔蚓,新种Metaphire viridis sp. nov. 外部特点:体长192—230mm,体宽9.5—10mm,体节数124—128(模式:192mm长,10mm宽,124节)。口前叶为1/2上叶式。背孔自12/13节间出现。生活时背面深绿色,腹面淡绿色。环带占xiv—xvi节,长9—10mm,戒指状,无刚毛,无刚毛窝,有背孔痕迹。  相似文献   
3.
根霉的生殖     
根霉(Rhizopus)属于藻菌纲(Phycomycetes)毛霉目(Mucorales)。常见的根霉有匍枝根霉、黑根霉、米根霉等多种霉菌。根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不仅发生在土壤中,也常在淀粉性食物、果实和腐烂物质上出现。根霉为无隔多核菌丝体,在培养基上菌丝可以交错形成疏松的海棉体状。菌丝气生性很强,多数分布在培养基的表面,其中有一部分呈弧形,沿基质表面水平生长,称匍匐菌丝。此类菌丝在与培养基的接触处向培养基内发生分枝,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测量几种共价链相连接的卟啉—硝基苯化合物在二种溶剂中荧光猝灭,考察了影响卟啉和电子受体间进行电子转移的影响因素,所得结果除示明可予期的受体分子的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外,并发现硝基苯基团和卟啉环之间的电子转移与它们的相对空间取向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这一效应也可从这些卟啉—硝基化合物的红外及核磁共振谱图中得到证实.这一发现可视作为对我们所提出的解释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电子转移方向性的设想提供一个间接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5.
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过的中华大蟾蜍头部标本,剥去背面的皮肤,用硬镊子剥离额顶骨,暴露出脑部的背面,找到颅内的听神经根部,并将其切断,然后用解剖刀沿前耳骨背面,以水平方向轻轻削去前耳骨,每次不宜削的太厚,以免损坏迷路,直到看见部分透明的半规管,继续用镊子将残余的前耳骨剥去,从背面暴露整个半规管,再用解剖刀小心地切掉膜迷路周围的骨骼(注意:保护好听神经).最后,用镊子夹起听神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告人参坏死病及其病原体。通过罹病人参各部位的超薄切片,在筛管细胞中,观察到大量具单位膜而无细胞壁、多形态的类菌原体(MLO)。这种类菌原体大小为80—1400nm,外膜厚度8—12nm。以四环素喷叶试验证明,四环素对病状有抑制作用。初步认为人参坏死病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8.
家蝇血淋巴的提取及抗菌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相似文献   
9.
背联体贻贝棘尾虫的每一虫腹面含有相当于正常棘尾虫的腹面纤毛系统,背联两虫任意一侧属于一虫的背面有4列背触毛,它们的排列分布相似于正常棘昆虫的第1—4列背触毛,另一虫背面打2列背触毛,它们相似于正常棘尾虫的第5、6列背触毛。结果表明,背联体棘尾虫是其中两虫各以背面第4列和第5列背触毛之间的皮层区相联接形成的。也有的背联体中背部皮层联接区有变化。无性分裂中背联两虫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相似于正常棘尾虫,并且两者其皮层纤毛器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相应结构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背联两虫的皮层发育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某种机制控制着相互间的协调。背联体棘昆虫在无性生殖周期中总是经历着一个调节成单体的过程,认为这于背联两虫都具有一套结构功能正常的运动胞器(特别是口围带),而产生向不同方向运动的“不协调”的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U46619双向调节系膜细胞DNA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ne用血清或佛波醇肉豆寇乙酸(PMA)预失活化系膜细胞的PKC,可抑制U46619所致的IP合成及细胞内Ca~(2 )的升高,提示PKC预先活化后,可对再次活化PLC-PKC的物质起负反馈抑制作用。血清中含有血液凝固时血小板释放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可活化PLC及PKC,可能对U46619的作用起负反馈抑制,使U46619促增殖作用丧失。第三,TXA_2可能直接或间接刺激前列腺素(PG)E_2或PGI_2的合成,而后两者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不论何种机制参与,U46619这种抑制作用在病理上可能有积极意义:在正常状态下,体内肾小球系膜细胞为静息状态,肾小球合成的PG及TX极少,当肾小球产生炎症时,肾小球白细胞及血小板浸润增多,合成的PG、TX及PDGF增多,这时TX的升高可能有抑制PDGF所致细胞增殖的作用。 摘要 本实验用[~3H]TdR掺入法测定TXA_2类似物U46619对大鼠系膜细胞DNA合成的调节作用,测定系膜细胞合成的DAG及1,4,5-IP_3量,用PKC抑制剂Calphostin C预处理系膜细胞,观察其对U46619促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46619促进生长停滞的系膜细胞的DNA合成及IP_3的生成。本文首次证实U46619也促进DAG的生成并发现PKC抑制剂可抑制U46619的促增殖作用,提示U46619使生长停滞的系膜细胞的PLC活化,促进IP及DAG生成,进而激活PKC,促进系膜细胞DNA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