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4篇
  5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造心脏瓣膜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重要器械,对其功能的评价甚为重要,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因受显示条件的限制、机械瓣瓣阀强回声声尾的影响,一直未尽人意,只能凭籍一些间接指标来估价人造瓣膜的功能,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通过食道声窗可清楚显示人造瓣膜的结构形态、运转状况以及返流等血流动力学特性,较为直接和确切地提供有关资料,用作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参考。本文通过对55例人造瓣膜替换术后病人83个人造瓣膜的TEE检查,了解几种类型人造瓣膜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及时发现并发症,从超声心动图角度加深对人造瓣膜有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右室流出道狭窄类畸形包括法乐氏四联症、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肺动脉闭锁并室间隔缺损等。其手术关键不仅取决于心内解剖畸形的显示,其肺动脉情况如肺动脉存在与否、有无肺动脉汇合处。中央性肺动脉大小、有无肺动脉分支异常和体肺侧支血管对外科治疗也至关重要,它是确定采用根治手术抑或姑息性手术的客观定量指标。目前评价肺动脉的影像学技术多样,本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1植物名称 水苦荬(Veronica undulata Wall.),别名水莴苣、水菠菜。 2植物材料 叶片和茎段。 3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固体培养基:MS+NAA0.3mg·L-1(单位下同)+6-BA0.5+0.6%琼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D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足细胞表面相关蛋白(podocin)表达的变化,探讨podocin分子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30只和模型组(M组)30只,各组又分为lh、3h、6h、12h、24h、48h六个亚组,每个亚组各5只.采用Westem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皮质足细胞podocin蛋白表达.并观察各组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结果:与S组相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组尿素氮于6h开始升高,且48h达高峰(P<0.05);血肌酐48 h才升高(P<0.05).Podocin 蛋白在3h表达开始下降,以后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podocin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且48h组下降最明显(P<0.01).结论:(1)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大鼠肾功明显发生改变,尿素氮早期开始升高,血肌酐晚期升高明显,说明造模成功.(2)大鼠肾脏足细胞podocin的蛋白表达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改变,早期下降不明显,3h组开始逐渐下降,48h组下降最明显.此结果表明podocin蛋白在肾脏缺血再灌注肾损伤表达减少.我们可以推想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时,podocin随缺血时间延长而表达逐渐减少的同时,也破坏了与足细胞相关蛋白之间的联系,这种关系的破坏最终导致足细胞受损.通过对足细胞表面蛋白podocin的研究,对将来肾脏足细胞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培方式研究了LaCl3对140 mmol·L-1 NO3-硝酸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硝酸盐胁迫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也随之降低;硝酸盐胁迫7 d,黄瓜幼苗叶片光合速率的降低以气孔限制为主,叶片AQY与CE下降,胁迫12 d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硝酸盐胁迫下,外加LaCl3可以使黄瓜叶片保持较高的Mg2+ ATPase、Ca2+ ATPase活性及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尤其是外加低浓度(20 μmol·L-1)LaCl3显著增加了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LaCl3还具有降低气孔关闭、改善叶片气体交换功能,减缓叶片Fv/Fm、ФPSII、AQY、CE及qP的降低幅度等作用,使叶片在盐胁迫下保持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及CO2同化能力.20 μmol·L-1 LaCl3可以有效缓解硝酸盐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而200 μmol·L-1LaCl3在胁迫初期对黄瓜幼苗有缓解效果,后期则效果不明显.该结果可为设施土壤的改良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梅子垭水库生态因子场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梅子垭水库的典型理化因子的生态因子场的水平的2维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相关性的分析,确定了生态因子场的整个空间和不同方位上的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生态退耕与植被演替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扬  张英  韩静  王军  孟庆华 《生态学杂志》2008,27(11):2002-2009
综述了多重尺度上生态退耕的时空格局及其对植被演替时空变异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生态退耕与植被演替的时空格局研究方向.在自然和人文等因子的驱动下,全球兴起了生态退耕的热潮,生态退耕类型正在由人工恢复为主向自然弃耕为主发展.尽管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关注不同尺度上生态退耕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但是生态退耕的时空变异性研究仍然比较薄弱,尤其缺乏多重尺度上生态退耕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子的综合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结果外推.研究表明,受到多因子的综合影响,生态退耕后植被演替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时空变化特征;退耕植被演替研究从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为主向群落功能分析发展,从传统的演替过程规律分析转向退耕植被演替的时空变异性分析;相对来说,生态退耕后植被演替的时空分异、影响因子和机制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加强多重尺度上生态退耕时空格局与植被演替时空变异的综合研究是将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广东省2000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62阀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104个菌株划分为14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5和宗谱8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为优势宗谱;宗谱4和12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14.4%和9.6%,为亚优势宗谱;其余的29个菌株,分别归属于其它10个宗谱,其中有5个宗谱是单菌株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性:遗传结构呈由北向南多样化的趋势;各个稻作区甚或亚区有其特异性的宗谱。本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也显示分明的生长季节特性:来源于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后者的遗传宗谱要比前者的复杂、多样。研究还表明,虽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2000年度与1998-1999年度的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两者仍然具有良好的相承性和可比性。如何进一步验证和把握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所表现出的时空特性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L-天冬酰胺酶工程菌株培养条件及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天冬酰胺酶工程菌株的酶活和表达水平受菌体生物量和诱导时间的影响。在生物量A60003×10左右,热诱导4h酶活力和表达水平可达到较高水平。葡萄糖对酶的生成有阻遏作用,当葡萄糖浓度大于025%时,对工程菌酶的合成造成阻遏。确定了工程菌培养的培养基、pH值、接种量等因素。重组质粒pASN在\%E.coli\% JM105,TG1和AS1357等宿主菌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工程菌培养50代以上重组质粒保留90%以上,在LB和M\|3培养基中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21三体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约95%患儿的超数21号染色体来源于母亲,且随母龄增加患儿出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首次运用胞质分裂阻滞法(CB法)对不同年龄女性体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对其21号染色体的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加,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也随之增加,但21号染色体丢失无年龄效应, 且21号染色体不分离频率远高于其丢失。该结果表明,女性体细胞中21号染色体不分离与生殖细胞同样存在年龄效应。 Abstract  Trisomy 21 is the most common genetic desease in human. More than 90% is derived from mother. With the advancing of mother's age, the frequency of trisomy 21 is increasing. We detec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romosome 21 missegregation and age in cytokinesis-blocked female lymphocyt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with chromosome 21 specfic prob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age effect also exists in female somatic cells as in gam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