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林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森林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碳汇/源功能。明确并量化林业活动对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与空间分布,对于区域森林碳汇提升和实现区域"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福建省南平市为例,以多期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IPCC材积源-生物量法,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和林业活动类型划分,分类分析了南平市森林碳源和碳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量化了不同林业活动(一直保持为森林、人工造林、自然恢复、毁林和森林退化)对森林碳汇和碳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南平市森林碳储量总量为80.84Tg C,2020年森林碳储量总量增加至89.87Tg C,年均变化量为1.29Tg C/a (或4.73Tg CO2/a)。平均胸径、公顷蓄积等林分因子是当前主要影响森林碳储量的因素。在其他影响因素中,暗红壤分布区的森林生物质碳密度较高而在水稻土分布区则较低;此外,高海拔、中等立地质量土地上的森林碳密度较高。对于不同林业活动,2013-2020年南平市一直保持为森林(森林经营)、自然恢复增加的天然林和人工造林分别使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增加了0.34Tg C/a、0.85Tg C/a和1.05Tg C/a,同期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分别减少0.75Tg C/a和0.42Tg C/a,森林生物质碳储量净增加1.09Tg C/a (或3.98Tg CO2/a),明显低于2013-2020森林碳储量净增量。对于土地利用变化较剧烈的区域,本文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且区分林业活动路径的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森林的碳汇和碳源及时空格局。2013-2020年间南平市一直保持为森林的生物质碳密度仅增长0.22Mg C hm-2 a-1,成熟林、过熟林面积占比增加使森林平均生长速率下降可能是主要原因。而同期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使森林生物质碳密度分别增长4.00Mg C hm-2 a-1和4.10Mg C hm-2 a-1。优化龄组结构提升森林生长量、减少毁林和防止森林退化可以作为该区域未来森林增汇减排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巩固和提升森林碳汇,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研究总结梳理了近10年来有关中国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研究文献,一方面在于探明中国森林碳汇现状和潜力以及对实现“碳中和”的贡献,同时分析当前森林碳汇计量与模拟预测研究的差距与不足,更好地支撑国家碳中和实施路径与行动方案。通过整合分析,1999—2018年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年均增长量约(208.0±44.5)TgC/a或(762.0±163.2)TgCO2-eq/a,其中生物质、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年均增长量分别约为(168.8±42.4)TgC/a、(12.5±8.1)TgC/a和(26.7±10.9)TgC/a。此外,木质林产品和森林之外的其它林木碳储量分别增长(49.0±15.1)TgC/a和(12.0±11.1)TgC/a。预计中国乔木林生物质碳储量年变化量将从1999—2018年间的(145.9±38.3)TgC/a增长至2030—2039年间的(171.9±60.5)TgC/a,到2050—2059年间逐渐下降至(146.9±57.7)TgC/a。2050—2059年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  相似文献   
3.
田惠玲  周平  贾朋  李树光 《生态科学》2018,37(4):211-217
基于粤北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人工林调查数据,分析了粤北不同经营措施对人工林年均固碳量的影响;并运用代表当地普遍经营水平所模拟的材积生长方程计算得出常规经营模式下的杉木碳储量,与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情景所监测的杉木碳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方式下的试验林的年均固碳量具体表现为VI(1.5667 t·hm-2-2)-2)-2)-2)-2)-2),采用科学合理经营模式下的人工林与采用粗放经营模式下的人工林相比较,年均固碳量相对较高;试验林II、III 和IV 的年均固碳量总体呈III IV II 的趋势,而它们的林分密度总体呈III IV II 的趋势,在当地采用了更高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其林分的年均固碳量反而较低;杉木的监测碳汇量与预估碳汇量相比有22%-53%的增长,参与林业碳汇项目的杉木人工林碳储量高于当地普遍经营水平的碳储量。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粤北不同经营措施的人工林固碳情况以及促进林业碳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及联合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通过对上市药品再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60% kcal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同时灌胃给予强力定眩片或瑞舒伐他汀钙片8周,于给药2、4、8周分别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血清及肝脏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病变情况。结果:给药2周、4周和8周,瑞舒伐他汀钙片组、强力定眩片高、中剂量组以及联合给药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DL-C高于模型组(P<0.05),随着给药时间延长,药物的降脂作用更明显。H&E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肝脏脂肪病变严重,出现脂肪空泡和红色脂滴,强力定眩片能成剂量依赖性改善肝脏脂肪病变,联合用药后肝脏脂肪病变改善最为显著,肝脏细胞基本恢复正常,肝脏细胞排列整齐,仅存在少量红色脂滴和脂肪空泡。结论:在观察的时间段(2周~8周),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除强力定眩片低剂量组外,各组对血脂指标改善明显,肝脏脂肪病变程度减轻,脂滴减少,强力定眩片呈现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后强力定眩片和瑞舒伐他汀钙片具有协同降脂作用。本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