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国西北部湖区生活了数十年的生态诗歌先驱者华兹华斯,一直渴望更为彻底地融入自然。他请求云雀把他带离人间:“带我上,云雀呀!带我上云霄!,因为你的歌充满力量;/带我上,云雀呀!带我上云霄!/唱呀唱,唱呀唱,/唱得你周围的云天一片回响,/请把我激励和引导,/帮我找到你看来合适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王诺 《人与生物圈》2013,(Z1):150-160
美丽中国是生态中国,也是美好中国,需要动植物、生态、地质等自然科学家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发现、展示和研究自然之美的生态文学作家和生态摄影家做出贡献。保护、修复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生态文学家和研究者的共同参与。本期刊登的原创文章和第一手的图片就是这样的自然与文化跨学科综合考察的成果。作为第一个参与中  相似文献   
3.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亨特的名诗《鱼、人和精灵》让生态批评家意识到实现人与自然的交互主体性的前提:首先要转换视角,设身处地地从物的角度考虑问题,并进而承认自然万物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权利。只承认一方的主体性而把另一方看作客体,主体间性关系就无法建立。  相似文献   
4.
生态审美的第四个原则是主体间性原则。要真正做到人与自然水乳交融就需要一个前提:平等而友好地对待自然——人与自然物的关系既不能是主与仆、奴役与被奴役、征服与被制服的关系,又不能是人对神化了的自然敬畏崇拜的关系,而应当是平等友爱的关系。于是,便有学者提出: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应当是两个主体——人主体与自然主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人类与整个大自然或者说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关系是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的关系;而人与具体的自然物种或个别自然物的关系,则是主体间性关系。正确确定了这两类关系,也就基本上摆正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美国生态文学家先驱者梭罗最为欣赏的是原始的、未受人类破坏和修整的自然美。在梭罗的眼里,那些经过人类修剪、造型、嫁接、整理的自然物是不美的。“你是否把小树修剪成和你的鼻子一样高,或是到你眼睛的高度?”梭罗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样做不仅破坏了自然美的本真状态,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扭曲人对自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次性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连作土壤有机碳组分、有机碳矿化和酶活性的持续效应.结果表明: 连续种植4季黄瓜过程中,与对照处理(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增加黄瓜连作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库、缓效碳库和惰性碳库的有机碳含量,且随着黄瓜连作季数的增加,土壤惰性碳库比例逐渐增加;连续种植4季黄瓜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中土壤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和日均矿化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17.3%~31.0%和7.8%~43.0%,且在同一季黄瓜成熟期,施用生物有机肥还能提高黄瓜连作的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中性)的活性,增幅分别为10.5%~62.1%、4.8%~25.5%、3.9%~21.4%和4.6%~66.4%.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黄瓜连作过程中4种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动态变化均呈显著相关,且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有机碳矿化的主要生物酶.施用生物有机肥可提高黄瓜连作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酶活性,增加土壤惰性碳库比例、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和矿化速率,从而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7.
法国生态文学先驱者和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里饱含深情地审美了食粪虫、食尸虫等人类讨厌的昆虫。法布尔之所以对这些从人的角度来看是肮脏的、恶心的虫子如此审美,决不是出自感伤主义作家那样的矫情(感伤主义小说里的人物为一只苍蝇而感伤得眼泪汪汪),而是基于这些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自然物个体置于生态系统中的审美。  相似文献   
8.
井冈山精神和井冈山文化对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生态危机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繁荣中国文化的语境下,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与井冈山的管理者一起提出建设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这一新的发展方向。这个极具现实意义和前瞻胆识的战略构想,令从事生态文学研究的我们振奋不已。  相似文献   
9.
生态审美的第三原则是交融性原则。该原则建立在生态主义的联系观之上。生态的审美不是站在高处远远地观望,而是全身心地投入自然,有时候,特别是在审美的初期,甚至需要忘掉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伯林特把生态美学称为“交融美学”,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交融。儒学生态转向的倡导者杜维明指出:“以审美的方式欣赏自然,既不是主观照搬客体,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强加,而是通过转化与参与把自己融人到广大的现实中去。”  相似文献   
10.
生态审美的第一个原则是自然性原则。生态审美的目的首先是审美自然,但这种自然审美既不是将具体的审美经验抽象成形而上的理性认识,也不是通过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表达或对应审美者的思想情绪或人格力量。生态审美突出的是自然审美对象,而不是突出审美者,其审美的目的只是自然美,只为了自然美本身。生态审美是活生生的自然感受过程,而不是人化自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