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9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菊花品种'神马'和'万盛'为材料,对2品种插穗扦插生根及其过程中超微弱发光(UWL)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UWL产生机理.结果表明:(1)2个菊花品种插穗在扦插第10天后开始生根,15 d后迅速生根,第25天时'神马'的生根数(60.2个)比'万盛'(42.4个)多42.11%.(2)扦插生根过程中,'神马'和'万盛'插穗叶片UWL强度均比对照(母株)显著增加,第15 d时插穗叶片UWL均达到峰值,分别比对照增加125.70%和123.86%,且'神马'比'万盛'始终保持较高水平.(3)2个品种插穗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且在扦插第15 d时增加最多,之后缓慢下降,与UWL变化趋势相似;2个品种插穗叶片MDA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但'神马'的MDA含量低于'万盛'.(4)相关性分析表明,菊花扦插生根过程中UWL与生根数相关性不显著,而与SOD、POD、CAT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与APX活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首次报道中国北方1例由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着色芽生菌病。方法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腕部皮损伴瘙痒8~9a"就诊。对皮损脓液直接镜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并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实验室研究。结果脓液直接镜检可见多个圆形、厚壁、棕色硬壳细胞,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慢性肉芽肿样改变,并可见硬壳小体。真菌培养可见暗棕色,橄榄色至黑色菌落生长,生长速度较慢,镜下可见枝孢型和喙枝孢型产孢。ITS区序列分析鉴定为Fonsecaea monophora。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例为Fonsecaea monophora所致的着色芽生菌病。口服伊曲康唑200mg,1次/d;特比萘芬250mg,1次/d。治疗3个月后,皮损消退痊愈。结论 Fonsecaea monophora感染也可见于我国北方地区的着色芽生菌病患者,而ITS区序列分析是该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本例患者显示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生殖医学教育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0 级临床本科专业两个班级共30 人作为观察 组,进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另选取同年级的两个班级共28 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生殖医学教学模式培养。运用自行编制的教 学效果调查问卷及SEGUE 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价及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教学效 果有明显优势,学生对生殖医学更感兴趣,使生殖医学的教学更富有启发性,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对生殖医学的 知识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 病人及沟通结束等四个维度的医患沟通能力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殖医学教育中加强医患沟通技 能的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念珠菌病的新类型和新条件下小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致病菌。方法 回顾性收集1975~2005年的临床资料44例,进行体外毛发感染试验、电镜观察、动物试验,流式细胞(FCM)、随机括增多态性DNA(RAPD)以及DNA基因序列检测等。结果 ①累计发现44例婴儿头部念珠菌病,其中病期长者可感染头发。②粉末毕赤酵母可致婴儿皮肤感染。③一种罕见的林生地霉可致脓癣样地霉病。结论 我们发现的婴儿头部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伴皮肤粉末毕赤酵母感染和罕见的林生地霉引起儿童脓癣样地霉病,均为文献率先报道,对防治和降低念珠菌病和其他酵母样真菌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色假丝酵母氟康唑耐药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方法,从保藏的50多株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均分离自临床病人)中挑选出两株氟康唑(FCZ)敏感株:编号为BMU8945(MIC值为0.125μg/ml)和BMU8977(MIC值为0.25μg/ml)。同时选择一株白色假丝酵母ATCC14053(MIC值为0.5μg/ml)作为实验原始菌株。经紫外线(UV)和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后,获得近千个FCZ耐药突变菌落(MIC值在64μg/ml以上)。经传代培养,突变茵落的耐药特性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6.
外瓶霉可致人类感染 ,不同生物群落的菌种 ,其致病性、药敏性等特征具有差异性。通过对 1 0株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进行序列测定 ,并与GeneBank中 9株同种真菌对比分析 ,揭示了不同生物群落的棘状外瓶霉虽然形态学差异性小 ,但在基因学上具有差异性 ;原属于甄氏外瓶霉变种的BMU 0 0 0 45 7(ATCC 2 41 5 2E .jeanselmeivar.hetoromorpha)与 2株棘状外瓶霉具有 1 0 0 %的同源性。研究提示了形态学特征相似的棘状外瓶霉在基因水平上具有差异性 ,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对于研究菌群特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在偏低温弱光(16℃/12℃,PFD100μmol.m-2.s-1)和临界低温弱光(12℃/8℃,PFD60μmol.m-2.s-1)下分别胁迫11d,然后转入正常条件(22℃/18℃,PFD450μmol.m-2.s-1)恢复11d,研究不同低温弱光强度及恢复对菊花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导致菊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限制值(Ls)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上升.偏低温弱光胁迫下菊花叶片暗适应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初始荧光(Fo)无明显变化,但光适应下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在处理前期略有下降,后期则有所回升;而临界低温弱光处理的Fo明显升高,Fv/Fm和Fv′/Fm′显著降低.PSⅡ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随着低温弱光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偏低温弱光处理植株在解除胁迫后能迅速恢复到对照水平,而临界低温弱光处理植株回升速度较慢;同时,低温弱光胁迫下吸收光强用于分配光化学反应部分(Prate)的比例减少,而天线热耗散(Drate)和反应中心的能量耗散(Ex)比例上升,但天线热耗散为过剩光能的主要分配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1,3)-β-D-葡聚糖(BG)检测试验并对国产试剂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4月~2009年5月我院203例(342份样本)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中同时进行国产与日本试剂检测的100份样本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在不同的判断标准下计算国产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采用McNemar配对χ2检验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国产和日本试剂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配对t检验结果分别为P=0.235,P=0.076;国产试剂以单次≥20pg/mL和≥50pg/mL为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3%,67.2%和56.5%,85.0%,双次≥20pg/mL和≥50pg/mL为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25.0%,64.9%和25.0%,87.7%。结论国产与日本试剂检测值无统计学差异;国产试剂单次≥50pg/mL为界值较20pg/mL可以明显提高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而不影响灵敏度。连续双份血清阴性(BG〈50pg/mL)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
作者研究了国内首见的三株棘状外瓶霉[Exophiala spinifera(Nielsen et Conant)McGinms],观察了菌落形态,研究了此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和扫描电镜下的特点,并作了外抗原试验。在光学显微镜下,本菌有暗色长棘状的分生孢子梗。在扫描电镜下,有很长的环痕梗,其尖端的环痕数目可达30个以上。有的环痕梗和甄氏外瓶霉[Exophiala jeanselmei(Langeron)McGinnis et Padhye]的环痕梗很相似。有些酵母样细胞上也可产生短的环痕产孢尖端。有一株菌的产孢细胞顶端有几个突起的环痕产孢尖端,呈假单轴性排列。另一株菌产生瓶梗。因此考虑此菌是一种多形性真菌。外抗原试验,一株菌符合棘状外瓶霉,另二株菌符合外瓶霉。  相似文献   
10.
对1402份来自于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的土样进行裸胞壳属(Emericela)菌的分离。结合菌落形态及扫描电镜下子囊孢子的形态将各菌鉴定到种。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地区分布有8个种,1个变种,分别是无冠裸胞壳(Emericelaacristata)、皱折裸胞壳(4Emericelacorrugata)、茴香裸胞壳(Emericelafoeniculicola)、宫治裸胞壳(Emericelamiyaji)、构巢裸胞壳(Emericelanidulansvar.nidulans)、构巢裸胞壳宽脊变种(Emericelanidulansvar.lata)、四脊裸胞壳(Emericelaquadrilineata)、褶皱裸胞壳(Emericelarugulosa)及波状裸胞壳(Emericelaundulata)。除银川地区以Emericelaacristata为优势菌外,各地区以Emericelanidulans最为常见。文中对常见菌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对在我国较少见的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