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林间接种式放菌及其后一周年的野外调查,从林间采集到30种寄主昆虫及从土壤、落叶和气流中分离到119株球孢白僵菌.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属于32个不同酯酶型,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释放菌株所属的酯酶型02包括从11种昆虫上分离出的18个菌株,表明林间释放的菌株已成功地在不同寄主昆虫种群中宿存下来,并以常发的地方病状态存在于松毛虫及松灰象甲等12种昆虫种群之中;当林间目标寄主缺乏时,其它寄主可将食物链维系下去.其它酯酶型分别包括1~23个菌株.一周年内的寄主转移动态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寄主间可转移寄生.每个酯酶型中的菌株对松毛虫的毒力相差很大,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中的延续和扩散流行不是1条路线,每个酯酶型至少代表食物网上的1条支链.有些环节的寄主连接了不同的酯酶型,使松林中食物网变得十分复杂,另外。从土壤、枯枝落叶层、林冠层和空气中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分属于不同的酯酶型,表明松林中还存在着复杂的腐生食物链,有利于松毛虫及其它害虫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微观萌发特征及宏观培养特性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2个性状集团经主成分分析后,得到微观萌发特征的主因子为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芽管总平均长度及芽管整齐度;宏观培养性状的主因子分别为察氏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菌落基质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及液体培养液的pH值。由主因子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两性状集团总体相关不显著(p=0.1378),但菌落生长速率与单芽管萌发孢子比例及芽管总平均长度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由主因子指标进行的聚类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统计表明,相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相似性程度高于相同分离寄主间的菌株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菌(Ophiocordyceps sinensis)感染蝙蝠蛾(Thitarodes spp.)幼虫后形成的菌虫复合体.本文在前期完成冬虫夏草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上,于青藏高原5个不同样地采样,取虫草子实体部分开展宏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不同,但真菌寄生菌——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存在于所有样品中.使用测序片段进行编码基因比对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表明,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样品中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与真菌有性生殖及子实体发育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但总体特征与样品采集地的地理纬度相关.冬虫夏草菌基因组中的转座子元件显著扩张,宏转录组分析表明,Ⅰ型反转录元件及Ⅱ型DNA转座子在不同样品中均存在高水平的表达,暗示这些转座子参与冬虫夏草菌的环境适应性调控及基因组进化.  相似文献   
4.
合理化防的马尾松林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数量时空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马尾松纯林中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 ,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物种数分别占 51 %、1 2 %、7%和 2 6% ,益害生物个体数之比约 1∶ 1 0 .2个相似的林分或林间层次中 ,物种数、科数相等或相近 ,优势目相同 ,而且二者的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波动相对应地趋于一致 .主成分分析显示群落 1周年内处于“深秋准备越冬→冬眠→早春复苏→春、夏、初秋繁荣”的循环演替之中 ,其自我调节力和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昆虫免疫识别与病原物免疫逃避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复杂的天然免疫系统,病原识别是启动下游免疫反应的第一步,这一过程主要是由不同的模式识别蛋白来完成的。目前发现并鉴定的昆虫模式识别蛋白主要包括肽聚糖识别蛋白、类免疫球蛋白、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C型凝集素及具多功能的载脂蛋白等,不同的蛋白种类具有不同的结构、功能及识别对象。与昆虫免疫识别相对应的是,不同昆虫病原物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不同策略的免疫逃避能力,以战胜宿主免疫而致病或最终杀死昆虫。本文就昆虫免疫过程中不同模式识别蛋白的结合对象、结构与功能,以及逐渐兴起的病原物通过分子伪装等进行免疫逃避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作者就昆虫免疫与昆虫病理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只有当两方面研究相结合时,才能更好地揭示昆虫宿主与病原物之间免疫与抗免疫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白僵菌孢悬液的含孢量。首先用筛选出的适宜稀释液SF1将孢子粉作不同浓度的稀释,使用分光光度计在470nm波长下测出孢悬液的吸光度值(x),再用血球计数板测出对应合孢量(y),得到回归方程y=100.8895x+6.5869(r=0.9678)。经检验,方程回归显著,并且不存在菌株间的差异。孢悬液的适宜稀释浓度范围为1500—2000倍。  相似文献   
7.
虫壳属一新种大别山虫壳(Torrubieladabieshanensis)及其同时在蛛体上并存的无性型大别山球束梗孢(Gibeluladabieshanensis)。子囊壳表生至浅埋生,孔口黄色,子囊孢子弹射后呈波浪形弯曲。次生子囊孢子长柱形,9.4~15.1×0.7~1.2μm。孢梗束单个或两个,白色,在其2/3处仍有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长27~44μm,光滑。分生孢子纺锤形,3.2~4.0×1.1~1.8μm。具糙梗孢式的共无性型方式,分生孢子线形,11.0~20.0×0.7~1.1μm。列出了该属已知种的检索表,并分别命以中名  相似文献   
8.
寄主和分布区系不同的球孢白僵菌菌株近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观察、测定了来源不同的球孢白僵菌 1 9个菌株的培养性状、产孢量、萌发中时、水分活性、紫外照射活率、水浴活率等指标 ,将培养性状编码后 ,由所得的 8个指标对供试菌株求相关系数矩阵 .分析表明 ,不同菌株近缘关系的远近主要由菌株原始分布区系距离远近所决定 ,受寄主不同的影响次之 .来源于相同 (或相近 )地区的菌株相关系数可达极显著水平 ,而从相同寄主角度分析 ,得到菌株间的相关系数有高有低 ,多表现为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蛹虫草具有悠久的食药用历史,但关于其活性成分的种类仍知甚少。本文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HPLC等色谱技术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3分别被鉴定为:虫草素(3’-脱氧腺苷)(1),色氨酸(2)和5,5’-dibuthoxy-2,2’-bifuran(3),杂环化合物3为首次从蛹虫草子实体中获得。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发现,虫草素和5,5’-dibuthoxy-2,2’-bifuran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显著的抑菌活性,但是它们对酿酒酵母均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王成树 《菌物学报》2012,31(3):305-306
我国从事虫生真菌基础及应用研究的人员众多,各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2012年“虫生真菌专刊”收集了国内关于虫生真菌资源、基因克隆及活性成分代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应加强致病基因功能和真菌-昆虫分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以提高真菌杀虫剂或药用虫生真菌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