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璐蜡蝉科Lophopidae华北璐蜡蝉属Boresinia 1新种,模式标本存放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的蛾蜡蝉科1新记录属:宽额蛾蜡蝉属Byhopsyma Melichar及1新记录种:宽额蛾蜡蝉Bythopsyrna circulata(Guerin—Meneville),绘了成虫特征图。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袖蜡蝉科薇袖蜡蝉属2新种四斑薇袖蜡蝉Vinata quattumaculata sp.nov.及三斑薇袖蜡蝉Vinata trimaculata  相似文献   
4.
记述璐蜡蝉科 Lophopidae1个中国新记录属 :阿柯璐蜡蝉属 AcothruraMelichar,new record 和 1新记录种 :红缘阿柯璐蜡蝉 Acothrura impunctata(Jacobi) ,new record以及 1新种 :褐带阿柯璐蜡蝉 Acothrura fucizona,sp.n.。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入侵性害虫,专一性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导致寄主植物叶片褪绿变色、提前脱落,给园林绿化带来严重为害。该虫原产北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2002年在我国湖南省首次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湖北、上海、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并在多地呈暴发态势。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高温和低温均有较好耐性。近年来,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信息素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和嗅觉分子机制已被解析,为制定该虫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危害特性、传播规律、化学生态学、环境适应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绿色防控方面展望了该虫需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球瓢蜡蝉属二新种记述(半翅目,瓢蜡蝉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丽球瓢蜡蝉Hemisphaerius lysanias Fennah Gergithus esperauto Chou et Lu,1985:122,新异名观察标本:1♂(Gergitnus esperauto Chou et Lu的正模,原文记述为1♀,实际标本为雄虫),海南海口,1964-05-29,刘思孔采;1♂,海南岛保亭,1964-04-12,刘思孔采;1♂,海南马岭,1974-12-18,杨集昆采;2♂♂,海南尖峰岭,1981-01-6/8,陈振耀采;1♂,1♀,海南吊罗山,1983-05-23,张雅林采;1♂,海南岛尖峰岭,1983-05-26,张雅林采;3♂♂,2♀♀,海南琼中牙畜岭,2002-07-02,王培明采;21♂♂,7♀♀,海南定安县翰林,2002-07-26,王宗庆、车艳丽采;1♂,3♀♀,海南吊罗山,2002-08-16,王培明采;1♀,海南定安县岭口,2002-08-25,王宗庆、车艳丽采.2三瓣球瓢蜡蝉,新种Hemisphaerius trilobulus sp.nov.本种与H.tappanus Matsumura相似,但可从以下特征区分:1)前者前翅中域及边缘分别具有1斜条纹,条纹之间具有1个圆斑,后者翅近端部具2斜条纹;2)前者唇基端部具横带,后者唇基中央具2条纵带.正模♂,云南勐腊,1991-05-15,王应伦、彩万志采.副模:2♀♀,云南西双版纳勐仑,1974-04-21/30,周尧、袁锋、胡隐月采;2♂♂,3♀♀,云南西双版纳勐仑,1982-04-17/24,周静若、王素梅采;20♂♂,云南勐腊瑶区,1991-04-08/22,王应伦、彩万志采;10♀♀,云南勐腊瑶区,1991-05-07/11,王应伦、彩万志采.3双斑球瓢蜡蝉,新种Hemisphaerius bimaculatus sp.nov.本种与H.palaemon Fennah相近似,但可从以下特征区分:1)后翅仅为前翅的0.4倍,后者后翅为前翅的0.5;2)后足刺式6-10-2,后者6-9-2;3)额的端部具有2个浅色的斑,后者无.正模♂,福建天游,1982-06-27,张万池采.副模2♀♀,福建武夷宫,1982-06-26,齐石成采;1♀,福建戴云山,1984-07-30,崔志新采.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中国新记录属长蛾蜡蝉属Gomeda Distant,1906,该属隶属于蛾蜡蝉科Flatidae、涩蛾蜡蝉族Selizini,综述了该属的分类研究历史,并记述1新种——素长蛾蜡蝉Gomeda unicolorata,sp.nov.,提供了新种的形态和雌性外生殖器特征图,编制了本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19属33种中国瓢蜡蝉和1种外群(Paravarcia decapterix)的18S r DNA及无翅基因(Wg)部分DNA序列,并利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进行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最大简约法和贝叶斯法2种分析方法获得的瓢蜡蝉科(Issidae)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将该科分为5个亚科:杯瓢蜡蝉亚科(Caliscelinae)、汤瓢蜡蝉亚科(Tonginae)、帕瓢蜡蝉亚科(Parahiraciinae)、球瓢蜡蝉亚科(Hemisphaeriinae)和瓢蜡蝉亚科(Issinae)。并支持将角唇瓢蜡蝉属(Eusudasina)归入球瓢蜡蝉亚科(Hemisphaeriinae)。  相似文献   
9.
由袁锋教授主编,花保祯、仵均祥、贺春贵、董应才、胡木林等专家、教授参加编写的《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一书,于2004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记冰中国袖蜡蝉科薇袖蜡蝉属2新种:四斑薇袖蜡蝉Vinata quattumaculata sp.nov.及三斑薇 蝉Vinata trimaculat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