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黄土丘陵区多年生C3草本植物长芒草为对象,模拟“枯落物-土壤”转换界面,进行了为期512 d的室内分解试验,对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界面土层微生物残体和土壤碳组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形成在分解早期和中期由真菌主导,而在晚期由细菌主导。真菌残体碳对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贡献率(38.7%~75.8%)明显高于细菌(9.2%~22.5%),是细菌残体贡献率的3~4倍。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呈下降趋势。植物碳源的输入调动了微生物对土壤碳组分的利用。颗粒态有机碳分解早期和晚期持续下降,成为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的直接原因;而微生物残体碳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的波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只起到间接作用。一次性外源添加枯落物引起的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增加并没有直接贡献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相似文献   
2.
从退役铀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耐铀促生菌株,为铀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提供优良菌种资源,以解决退役铀矿区污染治理问题。梯度稀释某退役铀矿区污染土壤,涂布含铀培养基,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耐铀性能菌株B2。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比较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菌株在铀胁迫下的生长曲线和培养基铀含量,分析其耐铀能力和铀吸附或吸收能力。通过平板法测定其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能力。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其产吲哚乙酸(3-indole acetic acid, IAA)能力及产量。通过种子萌发和盆栽实验,验证该菌株的促生能力。综合形态观察结果、生理生化特征和基于16S rDNA序列的进化分析,确定菌株B2为微枝形杆菌属细菌(Microvirga makkahensis sp.),在铀浓度为0-400 mg/L时,其生长曲线符合S型生长曲线模型,当铀浓度达到600 mg/L后生长受抑制,其对培养基中的铀无吸附或吸收作用。菌株B2具有固氮、解磷、产纤维素酶、合成铁载体和产IAA的促生特性,培养48 h后IAA产量可达到24.39μg/...  相似文献   
3.
目的: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是微小残留病灶水平的特异性标记物,而微小残留病灶的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强烈相关。应用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来监测IgH/TCR基因重排不仅耗时、耗人力,而且敏感度较低。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更为高效和敏感与实用的监测IgH/TCR基因重排的精准检测方法。方法: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26个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的外周血样品中的标记物,这些儿童是在中国哈尔滨市最近两年内被诊断的患者。分别应用基因扫描和毛细血管电泳方法检测IgH(FRI,FRII,FRⅢ)/TCR(TCRB,TCRγ)基因重排和分析PCR产物的片段。结果:IgH/TCR基因重排和对IgH基因重排的阳性率分别为92.3%和75%,在26个病例中,4个复发病人的IgH的三个片段(FRI,FRII,FRⅢ)基因重排显示阳性。进一步分析显示复发与ign基因重排呈线性相关。结论:实验与临床应用表明,基因扫描这种方法对于IgH/TCR基因重排的检测是可靠的、实用的,因而可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ANF)与内皮素(ET)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强心、扩血管药物,实验组患者行心包剥离术,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ANF、ET、血压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均下降,收缩压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较低,收缩压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心包剥离术能够降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升高收缩压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小兴安岭可培养细菌的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君  王宁  崔岱宗  卢磊  赵敏 《生物多样性》2019,27(8):903-11
细菌作为微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动植物发育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2014-2017年, 我们采用常见培养基分离纯培养法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大小兴安岭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从大小兴安岭地区的17个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土壤中分离获得3,180个菌株, 隶属于24属120种。其中, 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种数和株数最多, 分别为38种和2,419株, 是大小兴安岭地区可培养细菌的绝对优势类群(占总株数的76.1%); 其次是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13.0%)。大兴安岭地区的物种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小兴安岭地区。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的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 thuringiensis)、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等有重要的生产及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总结近年海南岛野生鸟类救助信息系统以及海南省林业部门的相关救助记录,发现2016年10月24日-2018年7月18日,海南省三亚市及乐东县有多达10条有效的“白脸猴面鹰”记录(表1),其中8条有照片(图1:A、B)。经查阅文献(杨岚,1995),比对存放于国内主要几所博物馆的相关鸟类标本,确认这些“白脸猴面鹰”为草鸮 科Tytonidae草鸮 属Tyto仓鸮 Tyto alba。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华夏文明形成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郑洛地区作为夏商王朝建都和统治的核心区域,其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在龙山时期中原地区的出现,在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这一种植制度在商代前期中原地区的具体实践情况,本文选取河南新郑望京楼遗址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时期)29例先民肢骨和23例先民肋骨进行C、N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先民骨胶原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8.1‰~7.0‰,平均值为-9.5‰±2.1‰(n=52),δ15N值变化范围为7.3‰~10.5‰,平均值为8.9‰±0.7‰(n=52),先民仍以C4类食物(粟黍)为主,但是也包含少量C3类(水稻、小麦或大豆)食物,证明中原地区自龙山时代出现的多品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在商代得以延续,但是粟作农业的主导地位,始终未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与中原地区长期以来的旱作农业经济模式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尚彦  王宁 《古生物学报》1995,34(3):375-380
记述2个新遗迹属──Biconcavichnus和Fasciarichnus,并讨论了它们的形成方式和形成环境。化石产于贵阳市南约20km的孟关附近的下三叠统安顺组上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华法令对大鼠体内主动脉的钙化作用。方法:采用华法令(3 mg/g饲料)的饲料喂养诱导大鼠体内动脉钙化。实验分3组(n=6),对照组、6 W钙化组、12 W钙化组。Von Kossa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定量测定钙沉积含量。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内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生长抑制特异蛋白6(Growth Arrest Specific Gene 6 Protein,Gas 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钙化组钙结节、钙沉积含量及VSMC凋亡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差异。钙化形成与凋亡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2=0.8853,P0.0001);钙化组Gas 6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下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华法令通过下调Gas 6蛋白诱导大鼠体内主动脉钙化形成。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前列,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所有肿瘤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有近40万新增的胃癌病人,但是其早期诊断率低于20%,胃癌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作为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不仅在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以及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9种白细胞介素,分别被命名为IL-1~IL-29,它们各自承担着相应的使命。国内外大量实验及文献表明,IL-1,IL-6,IL-8和胃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进而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胃癌的治疗状况。本文对IL-1,IL-6,IL-8的来源、分子结构及受体方面进行简要概述,同时阐述了其生物学特性及与胃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