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子ARF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素应答因子(ARF,auxin response factors)是一类可以结合在生长素应答基因启动子部位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谷子为材料,共鉴定出24个ARF基因,命名为Si ARFs。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谷子Si ARFs基因的结构、染色体分布、基因倍增模式、系统进化以及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 ARF基因家族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除2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都有该家族基因,基因的扩增模式为分散复制与片段复制。Si ARFs基因家族具有相对保守的结构,即包含1个保守的B3 DNA结构域、ARF结构域和Aux/IAA结构域,ARF蛋白的3D结构含有3个α螺旋和7个β折叠结构。进化树分析表明谷子ARF蛋白和物种相近的高粱、玉米聚在一起。大多数ARF基因在谷子根、茎、叶和穗中都有表达,且不同基因表达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睡莲花朵的致香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62个栽培种花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出72种挥发性成分,以烯烃类(26种)、烷烃类(11种)和醇类(9种)较多,其中花香成分有53种(73.60%)。40个热带睡莲花朵中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花香成分39种;22个耐寒睡莲品种花朵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花香成分27种。花香成分中主要致香物质有乙酸苄酯、顺式-罗勒烯、苯甲醇、金合欢烯、月桂烯、柠檬烯、苯甲醛、α-异松油稀、α-蒎烯、肉桂醇和β-丁香醇等。利用组内联接余弦的方法,分别根据挥发性成分和花香成分,62个睡莲栽培种(品种)可分成3和4组。这为睡莲香气物质的开发利用及与传粉动物的协同进化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藏药细穗香薷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细穗香薷(Elsholtzia ianthina)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法计算出有关的相对含量,鉴定出45个化合物.主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三环[4.3.1.13,8]十一烷—1—醇,2,3,5,6—四甲基酚,共占挥发油总量的56.29%。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囊素的含量,本文采用正交实验,对白刺种子尿囊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尿囊素的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从而确定白刺种子中尿囊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12(W/V),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1 h,重复提取3次.  相似文献   
5.
栽培唐古特大黄蒽醌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4年生生长季节内不同月份的青海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3年、4年生大黄总蒽醌含量在5~6月份生长初期增加,并于6月初达到最大值,6~9月份生长旺盛期间明显降低,10月份又略有回升;3年和4年生大黄总蒽醌含量分别在0.8%~2.5%和1.3%~2.1%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6.
从黄瓜 (CucumissativusL .)叶片中分离出只含有一种亚基 (2 7kD)的LHC_Ⅱ复合物。采用batch方法获得了其二维晶体 ,大小为 0 .7μm× 1.0 μm ,衍射能力达 30 。负染样品的二维投影结果表明 ,该晶体为p3对称性 ,晶胞参数为 15 .4nm× 15 .4nm ,不同于以往报道的菠菜 (SpinaciaoleraceaL .)或豌豆 (PisumsatiumL .)LHC_Ⅱ晶体 ,为另外一种晶型。采用tomography技术 ,收集了 0°~ - 5 5°系列倾斜照片 ,进行三维重构。LHC_Ⅱ复合物是由 6个单体组成的六元环 ,相邻 2个单体分别从膜的两侧插膜 ,方向相反 ,在膜区靠疏水 疏水相互作用成二聚体 ,3个相同的二聚体相互连接成六元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n Bobr.)果实花色苷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了其对超氧阴离子(O-2·)体系、羟基自由基(·OH)体系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的清除效果,并与抗坏血酸(v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花色苷对O-2·、·OH、DPPH·均具有清除作用,且与浓度呈量效关系.对·OH和DPPH·清除效果相对较好,优于Vc.  相似文献   
8.
唐古特白刺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唐古特白刺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5℃下用1%盐酸.60%乙醇溶液,以1:40的料液比,回流提取2次,每次40min,提取效果最好;白剌红色素对热、光照、碳水化合物、大部分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好,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本实验为白刺红色素的开发,白刺果实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花色苷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近期研究报道作为基础从花色苷的化学性质、提取与分离技术、鉴定技术三个方面对花色苷化合物的化学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法优化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原料粒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对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在此基础上,以5-羟色胺衍生物提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并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得到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无水乙醇、原料粒度为32目、提取时间为2.4 h、提取温度为89℃、液料比为19∶1,此条件下,红花籽粕5-羟色胺衍生物的提取得率可达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