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连续发酵工艺由味精废液制取单细胞蛋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谷氨酸发酵液经一步冷冻等电法提取后的废液生产饲料酵母,经15m3气升式反应器连续发酵试验,其菌体干物质浓度平均为24.88g/L,稀释率0.187h-1,生产干酵母能力为4.65kg/m3·h,发酵单位电耗2.872kW·h/m3,生产成本在1700元,吨(饲料酵母)左右。饲料酵母粗蛋白含量在60%以上,18种氨基酸齐全,氨基酸总量达50%,达到部颁一级饲料酵母的标准。味精废液经酵母菌处理后,COD去除率74.7%。经试验统计,每开废液中获得1g菌体干物质需消耗COD 1625mg/L。  相似文献   
2.
填埋覆土甲烷氧化微生物及甲烷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甲烷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碳的26倍.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气甲烷的主要产生源之一,由其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5%~15%.甲烷氧化微生物在调节全球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垃圾填埋场覆土具有相当强的甲烷氧化能力.填埋覆土甲烷氧化菌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覆土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甲烷氧化机理及动力学机制、甲烷与微量填埋气体的共氧化机制以及影响甲烷氧化的环境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c-Abl是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它在细胞内被一些基因毒性的、氧化的及其它形式的压力所激活。目前研究证明:应用标记的c-Abl发现其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一分子c-Abl的N末端区域与相应的另一分子的C末端相互作用形成二聚体。实验进一步表明: cAbl SH3 结构域结合到另一c-Abl 分子富含脯氨酸的C-末端约958-982氨基酸区域。如果去除c-Abl 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就会阻止二聚体的形成。这些结果首先证实了c-Abl在细胞内可以相互形成同源二聚体,并暗示着二聚体的形成可能影响着c-Abl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载脂蛋白A-I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1,Apo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高密度脂蛋白对于冠心病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盘状高密度脂蛋白或者ApoA-I是体内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的关键因子,而游离的ApoA-I是胆固醇和磷脂的受体,因此,了解其结构对于研究其功能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对ApoA-I单体的结构、未结合脂质,以及结合磷脂后的构象及其相关功能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陕西吴起县生态恢复区直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植被因素与直翅目昆虫群落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共获得标本1 155号,隶属于10科17属,共计20种。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Ikonn分别占总数量的17.58%,15.15%和14.89%,共同构成该地区直翅目昆虫的优势类群。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县城>白豹>周湾>王洼。对各生境植被因素和直翅目昆虫群落所进行的主成分分析,两维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5.299%和86.304%。影响直翅目昆虫种类和数量变化的植被因素有草本植物高度多样性、草本植物种数、菊科优势度、禾本科优势度、其他科优势度。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鱼卵和仔鱼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4年5月和8月共2个航次对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16个定点观测站进行的鱼卵和仔鱼调查资料,对该水域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有关的环境影响因子作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鱼卵仔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种类组成变化大,种类数春季高于夏季;其中,以凤鲚(Coilia mystus)卵和仔鱼分布最多,其变动直接影响总量的变化;平面分布范围夏季较春季小,数量主要集中于崇明岛北部的北支水域和崇明东滩的东南部水域,崇明岛南部沿岸的北港水域相对较少;由于调查水域受长江径流的作用十分明显,因而数量分布和种类组成上随径流的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变动;南、北支水系的水文条件不同,海水由东向西楔入的程度不同,产生的环境状况影响了鱼卵仔鱼的平面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于LI6400-09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的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2005年5月至9月的土壤呼吸作用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生长季动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0:00~13:00和凌晨4:00左右;生长季日均最大值(0.14mgCO2m-2s-1)出现在6月份,日均最小值(0.03mgCO2m-2s-1)出现在8月份.在日尺度上,随着生长期的变化,控制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不同;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呼吸速率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总辐射,而在生长中期,控制因子则为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长季的尺度上,极显著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则为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20~30cm)、总辐射和气温.约有72%的土壤呼吸作用生长季变异是由表层土壤含水量和总辐射共同决定的,其中0~10c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节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可以单独解释土壤呼吸作用变异的51%.  相似文献   
8.
超抗原SEA增强小鼠对HBV DNA 疫苗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超抗原SEA(D227A)的真核表达载体(pmSEA),对HBV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H2d)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肌内注射空载体pcDNA3、HBVDNA疫苗加pmSEA佐剂(pHBVS2S+pmSEA)或不加佐剂(pHBVS2S);ELISA法测定血清抗HBs;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淋巴细胞;4h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细胞CTL活性。HBVDNA佐剂组免疫小鼠抗HBsAg抗体滴度明显高于不加佐剂组,其IgG1IgG2a的比例不同于多肽免疫组,二者分别为0.282与10。HBVDNA佐剂组均能增强IgG1和IgG2a的产生,是不加佐剂组的1.36、1.73倍。佐剂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的分泌量是不加佐剂组2~3倍。CTL细胞杀伤活性(E:T=100)佐剂组与不加佐剂组分别为:69.77%±7.5%、42.81%±7.7%,差异显著(P<0.05)。HBVDNA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CTL反应;pmSEA佐剂能够提高小鼠对DNA疫苗的免疫应答,有望成为DNA疫苗的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所引起的认知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MOC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月治疗后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及3个月后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MMSS、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对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所引起的认知障碍的预防有较好疗效,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东海浮游等足类和涟虫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等足类和涟虫类种类的组成、数量变化及地理分布等特征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出现浮游等足类2种,其中圆柱水虱(Cirolanasp.)在东海等足类数量中具有绝对优势(占总丰度的98%),中国急游水虱(Tachaea chinensis)是稀有种。等足类主要在夏季出现,并分布在东海近海。浮游涟虫类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和东海南部海域。浮游涟虫类有4种,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和萨氏异涟虫(Heterocumasarsi)在3个季节出现,丰度和出现率较高,是东海涟虫类的常见种;无尾涟虫(Leueonsp.)在2个季节出现,丰度和出现率与前2个种相似,是次常见种。卵圆涟虫(Bodotria ovalis)仅出现在秋季,数量和出现率极低,是稀有种。细长涟虫、萨氏异涟虫和无尾涟虫都是暖水种。相比之下,无尾涟虫有更广泛的适温能力。卵圆涟虫在盐度较低的长江口出现,是一个近岸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