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准确模拟可为调控小麦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2017年的大田试验数据,基于APSIM模型对旱地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模拟,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播期和耕作方式对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3个播期(早播、正常播、晚播)和4种耕作方式(传统耕作、传统耕作+覆盖、免耕、免耕+覆盖)下,籽粒干物质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57.5~143.1 kg·hm-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4%~9.9%,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不同播期下,耕作方式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促进效果排序均表现为: 免耕+覆盖>传统耕作+覆盖>免耕>传统耕作,免耕+覆盖最有利于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而免耕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均表现为早播好于正常播和晚播,晚播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积累过程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种植于新疆石河子的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inn.)、胀果甘草( G. inflata Batal.)、乌拉尔甘草( G. uralensis Fisch.)、黄甘草( G. eurycarpa P. C. Li)和蜜腺甘草( G. glabra var. glandulosa X. Y. Li)为研究对象,对植株不同部位的花序数量、花序正常发育率、每花序单花数量和果穗干质量,以及植株不同部位和花序不同部位的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结籽率、种子投影面积和种子千粒质量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供试5种甘草属( Glycyrrhiza Linn.)植物的繁殖资源分配模式和种子生产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植株内,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黄甘草和蜜腺甘草的花序数量、花序正常发育率、每花序单花数量和果穗干质量从植株下部到上部总体上依次递减,而胀果甘草植株不同部位间这4项指标总体上无显著差异。同一植株内,胀果甘草植株中部的生物量投入比和座果率均较高,但其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和结籽率在植株不同部位间均无显著差异;而供试另4种植物的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和结籽率从植株下部到上部总体上依次递减。同一花序内,胀果甘草花序中部的生物量投入比明显高于花序上部和下部,座果率从花序下部到上部依次递减,结籽率则在花序不同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而供试另4种植物的生物量投入比、座果率和结籽率从花序下部到上部总体上依次递减。供试5种植物的种子投影面积和种子千粒质量在植株不同部位间和花序不同部位间均无显著差异。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在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花粉限制的影响下,供试5种甘草属植物存在2种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式和种子生产格局。其中,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黄甘草和蜜腺甘草通过减少对晚发育的花或果实的资源投入来保障早发育的花或果实获得较多的资源,达到繁殖成功的目的;而胀果甘草则采取对花和果实随机败育的方式减小资源竞争的压力,这2种繁殖资源分配模式和种子生产策略对提高甘草属植物的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新型转染试剂Vigofect介导gfp - 2mar基因转染BHK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并与传统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进行比较。方法 :将适量的gfp - 2mar分别用等量的LipofectAMINE和Vigofect转染BHK细胞 ,于转染后 4 8h用MTT比色法检测活细胞数 ,以GFP为报告基因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计数荧光细胞 ,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Lipo fectAMINE转染组细胞存活率为 96 .5 1± 3.12 % ,显著大于Vigofect转染组 6 1.4 3± 16 .89% (P <0 .0 1) ;Vigofect转染效率为 5 9.2±19 .5 1% ,显著高于LipofectAMINE 10 .72± 8.17% (P <0 .0 2 )。结论 :与LipofectAMINE相比较 ,Vigofect对细胞毒性较大 ,但转染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细胞密度、不同转染时间MAR对GF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pcmv/gfp与pgfp/mar两个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结果在细胞密度为3.0×10 5cells/ml,转染后72h GFP表达量较其它条件下高,且在相同条件下,pgp/mar比pcmv/gfp表达要高.结论初步证明该MAR能够提高GFP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仙客来组织培养中再生器官类型及增殖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胜利女神'(Cyclamen persicum cv.'Victoria')和'大红'(C.persicum cv.'Dahong')两个仙客来品种成苗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在6-BA与NAA配合的12个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第一次继代主要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芽点,从第二次继代后会得到5种类型的再生器官,分别为不定芽芽点、多芽球茎、多芽新梢、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通过对不同再生器官增殖稳定性的试验表明,'大红'品种的多芽球和多芽新梢在继代培养中再生相同器官的稳定性比较强,由于多芽球茎的增殖率大于多芽新梢,在继代中选择多芽球茎为再生体系较理想;不定芽芽点在以后的继代中会分散产生各种再生器官,不宜作为增殖器官;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继代分散性强,为不正常再生器官.'胜利女神'品种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继代的稳定性比'大红'品种差,易于产生多种不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6.
卵巢冠囊肿是来源于阔韧带的病变,在临床B超检查中常出现误诊,错误的诊断为卵巢、输卵管或盒腹其它脏器来源的病变。本文对我院近年经手术证实的62例卵巢冠囊肿患者术前所做的B超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误诊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2例,均是我院1997年~2000年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45岁。来院就诊主诉各不相同,其中腹胀48例,下腹隐痛20例,不孕12例,要求中止早期妊娠者6  相似文献   
7.
光照对鱼类生理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自然界,光的变化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它的变动能触发动物的一些生理机制[1]。关于光对鱼类生理活动影响的研究,国内的报道极少,而国外的研究相对多一些。近年来,虽然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从整体上看,还仅仅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报道,综述了光照对鱼类繁殖、代谢和内分泌活动的影响。1 光照周期对鱼类繁殖的影响光是影响动物繁殖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许多热带鱼类全年繁殖,因为热带地区的昼长基本上是稳定的[2]。大量的实验室工作也证明,光照对动物繁殖的影响不仅因种而异,而且还因动物的…  相似文献   
8.
花生基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花生遗传转化和高效植株再生系统是花生基因工再生技术和基因转化体系的完善,已获得抗病、抗虫和提高品质的转基因花生植株,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杆菌介导法和微弹介导法是花生基因工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低温保存方法脱除香蕉束顶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香蕉束顶病毒(BBTV)是香蕉生产中的严重病害之一,主要通过感病材料和香蕉交脉蚜等昆虫进行传播,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方法.本研究以感染BBTV的巴西蕉(Musa AAA Cavendish)为材料,研究了感染BBTV的巴西蕉离体再生和超低温保存技术条件,表明离体茎尖在MS+6-BA 4 0 mg/L+NAA 0 4 mg/L的培养基上分化不定芽较好;采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保存带有BBTV的香蕉茎尖,再生后植株BBTV脱除率达到60 6%,而常规的茎尖培养对BBTV的脱除率仅为26 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芯片数据分析工具对GEO基因芯片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系统分析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肝组织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及糖尿病早期预防和诊断的新靶点。方法:首先在公共芯片数据库中选择肥胖与2型糖尿病相关芯片数据(GSE15653),利用R等芯片数据分析工具分析肥胖与2型糖尿病患者肝组织基因的表达变化,并预测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在血中蛋白表达。结果:肥胖患者与正常人肝组织比较发现4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12个,下调表达基因200个,2型糖尿病患者中控制良好者与正常人肝组织比较发现48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53个,下调表达基因233个,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控制不良者与正常人肝组织比较发现105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60个,下调表达基因491个;2型糖尿病控制良好者与肥胖患者肝组织有263个相同的表达变化基因,而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者与肥胖患者肝组织有131个相同的表达变化基因;结合蛋白质组学结果分析肥胖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中有30个蛋白表达产物是分泌型蛋白。结论:肥胖及2型糖尿病患者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基因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其基因表达变化数目随疾病的严重性增加而增多,而且2型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与肝组织基因表达变化有密切关系。肥胖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中表达分泌型蛋白的可进一步用于研发监测疾病发生发展的候选靶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