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内蒙古自治区目前共知螽亚目昆虫5科、26属、58种(表1)。其中螽斯占总种数的74.2%,蟋蟀占17.3%,其余的占7.5%。其区系组成以古北种为主体,特别是东北中国种、东西伯利亚——蒙古种和欧洲——西伯利亚种是区系组成的核心(表2)。特有种占有一定的比例(10.3%),主要分布于该区东北部的森林草原亚带和西部的荒漠带。中部地区有部分华北种的渗入。在本区东部的草原带中,螽斯亚科昆虫最为丰富;西部的荒漠带中,硕螽亚科昆虫是最突出的代表种,并有中亚种的分布(表4)。从总的种类分布来看,东北部的森林带和草原带的昆虫种类明显比西部荒漠带要丰富,中部的干草原亚带则是上述两者的过渡区域。 文中还根据螽亚目昆虫在不同植被地区的分布情况,采用Sφgrensen系数比较了各地带之间昆虫区系的相似性(表3)。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10个植被地带或亚带划分成6个大的地带区:森林区、草原区、荒漠区、暖温型森林草原区、暖温型典型草原区和暖温型荒漠草原区(图2)。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各个地带区中昆虫区系的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并就前人对该区昆虫区划工作提出了若干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2.
分离西沙群岛海域放线菌并研究其抗菌活性。采用干燥、辐射、冷冻及加热处理等11种样品预处理方式和10种培养基对海洋放线菌进行分离,对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并考察分离放线菌生长的海水依赖性。进一步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啤酒酵母和扩展青霉为指示菌考察分离放线菌的抗菌活性。从西沙群岛海域样品中分离获得放线菌383株,其中专性海洋放线菌23株。选定93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93株菌隶属于9个科,11个属。不同培养基对分离放线菌菌株的数量及种类影响显著。6株放线菌对4种指示菌均有抑菌活性,其中4株为专性海洋放线菌,表明海洋环境具有丰富的放线菌资源,这些放线菌特别是专性海洋放线菌有望为新型抗菌物质的发现与开发提供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locustae防治过的草场中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了草原蝗虫优势种类、混合种群平均密度与蝗虫微孢子虫疾病分布之关系,以及该疾病的空间分布。在防治后的当年,蝗虫微孢子虫疾病的感染率随着混合种群平均密度及靶标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感病率的下降而降低。但是,次靶标蝗虫如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一种中后期发生的种类)其感病率呈上升趋势,表明该疾病可在不同发生期种类蝗虫之间进行有效地传播。病蝗虫在防治后第7d其空间分布呈随机分布(Poisson),第28d 则是聚集分布,第40d时也呈聚集分布。于1993年、1994年对1988年(样区Ⅱ)、1989 年(样区Ⅲ)采用微孢子虫防治过的草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二个样区中,二年混合种群平均虫口密度与混合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289, r=0.479)。蝗虫微孢子虫病在主要优势种,如亚洲小车蝗、宽须蚁蝗、白边痂蝗Bryode maluctuosumluctuosum、皱膝蝗Angaracris /I>spp.、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rbipes均有分布。二个样区中的混合蝗虫种群的平均感病率在1994年显著低于1993年。混合蝗虫种群的种类组成也有所变化,与1993年相比,1994年宽须蚁蝗及白边痂蝗的比例上升较大,而亚洲小车蝗的比例下降。经过5—7年的扩散,蝗虫微孢子虫病至少可扩散距防治区1 000m,其扩散方向可能与风及地势等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