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本实验对钩棘单睾吸虫(成虫、囊蚴、雷蚴、尾蚴)的形态及生活史作了详细的观察。 2.小榄白鲩鱼鳍上钩棘单睾囊蚴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都比较高。根据囊蚴的寄生状况,广东人对鱼类食品的烹调特点,文献中所记载的异形吸虫的致病作用以及在广州或其附近发现过异形吸虫的报告,估计广东居民中可能有异形吸虫病的存在,并推考了其所以未被发现的原因。 3.钩棘单睾囊蚴、成虫的腹面及背面都有皮腺。囊蚴腹面皮腺的总数及皮腺行数都不恒定,而各行之皮腺数也大多没有规则。 4.由小鸭及小白鼠中钩棘单睾成虫的寄生状态可知该吸虫在这两种小动物体中比较适宜的寄生部位是迴肠下段。寄生部位较深的成虫并无死亡的或发育不良的,所见到之死亡成虫绝大多数是混在排泄物中,也有少数见于粘膜表面。根据寄生虫一般的生活规律及本突验所见之寄生现象,对Africa氏等所述关于异形吸虫和宿主间平衡关系的问题进行了商讨。 5.在小白鼠的突验中发现感染天数不同的成虫,它们的虫体及生殖器官的大小可以有相当明显的差别。各器官和虫体前端间的相对距离可因成熟度和活动度不同而有比较显著的差异,尤以生殖器官为甚。本文对Kobayasi氏所定“新种”的根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