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的漂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可能带来环境安全性问题。利用农杆菌介导,把hpt基因转化水稻品种,通过后代筛选,以稳定遗传的含单拷贝转化株系为转基因花粉供体材料,研究转基因水稻向非转基因水稻不育系和常规稻(花粉受体)的外源基因漂移频率。结果表明,相邻种植时转基因水稻向雄性不育系品种的漂移频率为31.74%。随距离的增加漂移频率明显下降,在26m处仍能够检测到含外源基因个体的存在,并且在距离4m处出现一个漂移频率的升高;转基因水稻向常规品种的漂移频率则明显低于不育系,一般在2.0%以下,随距离的增加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在18m处开始无法检测到含外源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2.
以栽培稻品种台中65及其等基因已不育系TISL4为材料,用RFLP和RAPD等技术,对F_1花粉不育基因座S-a定位。通过用RFLP和RAPD方法对亲本间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亲本间的多态性很低,说明经多代回交后,在等基因系基因组中供体亲本的DNA片段所占的比例很小。通过连锁分析,将S-a定位在第1染色体上。S-a与分子标记CDO548、O11—1000、RG146和Y13-500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6.4cM、6.8cM、7.2cM和11.3cM。S-a基因座上S-a~i/S-a~j等位基因互作使携带S-a~j基因的花粉败育是寻致该F_2群体产生偏态分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差异显示法,从水稻(Oryza sativa L.)幼苗克隆了1个受冷抑制表达的cDNA片段.该片段序列与水稻叶绿体基因组编码ATP合酶CF0Ⅲ亚基的atpH基因完全同源,且覆盖了atpH基因编码区.以Northern杂交分析了水稻幼苗在冷处理不同时间后的atpH基因转录水平,结果表明,atpH基因的转录受冷抑制,在冷处理第1天就明显下降,第2天以后完全受抑制.  相似文献   
4.
小肽激素通常是指含5-100个氨基酸长度的肽段。在植物体内小肽激素含量很低、分子量小、数量多、来源及加工成熟机制复杂,这赋予了小肽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能够在极低浓度下与受体结合,调节植物的细胞分裂与生长、组织与器官分化、开花与结实、成熟与衰老等生理过程,协调植物响应多种胁迫环境。小肽激素作为细胞间信号转导的重要介质,参与调控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是近年来植物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本文系统综述了小肽激素的结构、分类及其功能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CLE、RALFs、PSK、CIF、SYS等家族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生理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植物小肽激素的应用前景,为植物小肽激素的深层次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TAC载体的水稻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含有大约50kb水稻基因组片段的TAC17克隆(NK15)通过电击转化到农杆菌LBA4404中,经多次继代培养,该克隆在农杆菌中是稳定的。用常规的农杆菌介导方法将该克隆转化粳稻品种农垦58S成熟胚的愈伤组织,对T0代进行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TAC17所携带的50kb外源DNA片段已完整地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上,整合方式多数为单位点插入,整合位点是随机的。经T1代分析表明,外源基因可以稳定地遗传,而且进一步确定外源大片段的整合方式为为单位点插入。  相似文献   
6.
重带电粒子在科研和医学中应用的学术讨论会(symposium on Heavy Charged Particles in Research andMedicin)于1985年5月1日至3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劳伦斯伯克利研究所召开。会议由该所的生物医学分部主持,美国陆军放射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航天局、北加州癌症研究协作组和加州大学等参与了会议的组织工作。来自美、英、加拿大、荷兰、西德、瑞典和日本等国家从事重离子辐射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科学家140多人聚集一堂。我国正在美国进修的有关专业人员也出席了此次讨论会。  相似文献   
7.
磷高效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凌波  周峰  姚涓  姜大刚  梅曼彤  穆虹 《生态学报》2012,32(7):2082-2090
旨在了解转拟南芥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的磷高效转基因大豆AP15-1的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于春秋两季在网室种植转基因大豆AP15-1及其受体YC03-3,在大豆幼苗期、盛花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平板菌落计数的实验结果显示:AP15-1和YC03-3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生长期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没有明显的规律;两者根际土间及根际与非根际土间,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没有明显的差异。BIOLOG生态板实验对碳源代谢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同季AP15-1和YC03-3根际土中微生物总体代谢活性要强于非根际土,但AP15-1和YC03-3根际土间及根际与非根际土间,微生物碳代谢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并且AP15-1与YC03-3根际土微生物对四大类碳源的代谢也没有明显的偏好。对春秋季成熟期的BIOLOG数据进行生态学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计算分析,也未发现AP15-1和YC03-3根际土及非根际土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份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季节和相同生长期,AP15-1和YC03-3根际间的差异小于根际与非根际间的差异;季节和大豆生长时期对根际微生物群落造成的影响要大于AP15-1与YC03-3个体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酸性磷酸酶基因的磷高效转基因大豆种植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用RAPD标记对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S-b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b是栽培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痊之一,在S-b基因座,台中65的基因型为Sj/Sj,而台中65(简称T65)的近等基因系TISL2的基因型为Si/Si,通过F2群体和BC1F1群体的遗传分析表明,台中65和TISL2的F1花粉不育性由一个基因座控制,S-b基因座的等位基因s^i和S^j相互作用,导致携带S^j基因的花败败育,产生染败花粉,用187个RFLP标记和500个RAPD引物分析 了T65和TISL2间的多态性,结果只有2个RAPD扩增片段H08-1300和Y09-H08-1300转化为RFLP标记,经F2群体的共分离分析表明,H08-1300和Y09-1500在F2群体中呈明显的偏态分离,用MAPMAKER/EXP3.0计算,H08-1300和Y09-1500与S-b基因座间的遗传 1.3cM和6.6cM,克隆和测定了H08-1300两侧的部分DNA序列,经同源性分析发现,右末端580bp的序列中有101bp 的序列与水稻第五染色体的克隆P0033D06(注册号:AC079357)有94%的同源性,左末端中540bp的序列中P0033D06有86%的同源性,由于P0033D06为由位于水稻第五染色体定位18.8cM处的标记R3166锚定,结果说明S-b基因座位于水稻第五染色体上,与R3166的遗传距离为1.3cM,同时还讨论了对于应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进行RAPD标记染色体定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空间搭载诱导水稻种子突变的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以卫星空间搭载广东水稻品种特籼占13干种子,返地种植后经5代选择、培育,获得一批形态及育性变异的突变体及品系(种),如株高变矮,稻穗变大,雄性不育等。为了探索空间诱变的本质,对选出的6个突变体及2个优良品系,选用了130个10-mer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经物和17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引物组合,分别对其基因组DNA进行多态性位点扫描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均显示:不同的突变体与原种DNA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差异,且由两法得到的结果较接近,为6%-12%。此结果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了空间环境确实对植物种子存在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