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4篇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差(Pcv-aCO_2/Ca-cvO_2)变化率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高乳酸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的48例高乳酸(乳酸大于4 mmol/h)脓毒血症患者,均按2016年脓毒症指南进行液体复苏治疗。采集复苏前(T0h)和开始复苏后6h(T6h)、24h(T24h)的动脉血、上腔静脉血气分析以及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并记录各时间点的乳酸,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_2)值,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氧含量(Pcv-aCO_2/Ca-cvO_2)值及其变化率。根据治疗24h改良SOFA评分是否改善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改良SOFA改善组和未改善组,观察和比较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及化验参数,并分析各时间点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参数能否有效预测高乳酸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结果:45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3例因为24h内死亡或者自动出院脱落。其中,17例24hSOFA改善,28例未改善;20例死亡,25例存活。两组患者复苏前各项一般临床资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4hSOFA改善组与未改善组患者Pcv-aCO_2/Ca-cvO_2(T24h)、Pcv-aCO_2/Ca-cvO_2变化率(0-24h)存在组间差异(P0.01)。45例患者的乳酸清除率(0-24h)与Pcv-aCO_2/Ca-cvO_2变化率(0-24h)呈显著相关性(r=0.906,P=0.034)。ROC分析显示Pcv-aCO_2/Ca-vO_2变化率(0-24h)能有效预测24hSOFA评分改善,同其他指标相比,曲线下面积最大(AUROC=0.851),最佳界值是0.307(30.7%),敏感度是76.5%,特异度是92.9%;Pcv-aCO_2/Ca-vO_2变化率(0-24h)也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AUROC=0.696,AUROC较24h乳酸值小,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最佳界值是0.181(18.1%),敏感度是65%,特异度是68%。结论:液体复苏前到开始复苏后24h的Pcv-aCO_2/Ca-cvO_2变化率可以有效预测高乳酸脓毒症患者的器官功能改善情况,也能有效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急诊收治入院的98例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对可能影响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15项临床病理因素:患者年龄、性别、治疗方式、发病至就诊时间、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就诊时收缩压、入院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既往结缔组织病、主动脉扩张、急性肾损伤、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肌灌注、肠系膜动脉灌注、下肢灌注,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就诊时收缩压、治疗方式、急性肾损伤、心肌灌注不良、心包积液、主动脉扩张、下肢灌注不良与院内死亡有关(P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EVAR治疗(HR=8.437CI 1.048-67.925 P=0.045),心包积液(HR=4.010 CI 1.675-9.598 P=0.002),下肢灌注不良(HR=3.133 CI 1.083-9.064 P=0.035)与院内死亡有关(P0.05)。结论:心包积液及下肢灌注不良可使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率增加,而TEVAR可有效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自本世纪20年代起,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在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发现了猿人化石和大量石制品,30年代又发现了用火遗迹。由于后一发现,把人类用火历史提前了几十万年,使全世界考古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在猿人阶段已懂得用火。以色列考古学家史蒂夫·韦纳曾...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CD86评估急诊感染患者发生脓毒症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监护室和病房收治的年龄≥18岁且存在感染或临床高度怀疑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Sepsis-3.0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时24小时内检测所有患者的静脉血血常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CD86和HLA-DR表达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ALB)、乳酸(Lac)、血清白介素水平,计算CRP/ALB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并记录。组间比较上述各指标的差异,然后进一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入选患者共91例,脓毒症患者49例(死亡15例,占30.6%),非脓毒症患者42例(0死亡);脓毒症组CD86%、N(中性粒细胞)、CRP/ALB、NLR、IL-6、IL-10、SIL-2R、CRP、PCT均高于非脓毒症感染(P<0.05),而HLA-DR、LY(淋巴细胞)、PLT(血小板)、ALB、LMR在脓毒症组中则较非脓毒症组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建立CD86模型和HLA-DR模型,发现在CD86模型中,CD86,呼吸频率(RR),LY,PCT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OR值分别为1.539(1.148-2.064),1.141(1.009-1.290),0.280(0.097-0.811)和1.036(1.005-1.068);在HLA-DR模型中,HLA-DR和LY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OR值分别为0.971(0.953-0.988)和0.290(0.117-0.718)。最后将CD86模型、HLA-DR模型和APACHII评分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796-0.944)、0.793(0.700-0.887)、0.754(0.653-0.855)。结论:脓毒症患者PBMC的CD86水平升高,HLA-DR水平降低,CD86和HLA-DR可以早期预测急诊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年龄对于复杂性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Complicated acute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cABA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急诊收治入院的156例cABAD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将其根据不同的年龄、治疗方式(药物保守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传统手术治疗)及治疗结果进行分组,并在不同的年龄组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2.46±11.72岁,45%的患者(n=70)大于65岁,55%的患者(n=86)小于65岁。小于65岁的患者有22.2%的患者(n=19)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9.8%的患者(n=17)接受传统手术治疗、58%的患者(n=50)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大于65岁的患者有48.6%的患者(n=34)接受药物保守治疗、11.4%的患者(n=8)接受传统手术治疗、40%的患者(n=28)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小于65岁与大于65岁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12.8%与35.7%(P0.001),接受血管内治疗分别为2%与28.6%(P=0.001),常规手术治疗分别为21%与37.5%(P=0.468),药物保守治疗分别为31.5%与41.7%(P=0.489)。年龄65岁或以上是多因素分析中住院死亡率的预测因子(OR=2.72;95%CI 1.343-4.674; P=0.012)。结论:年龄≥65岁对于cABAD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影响,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院内死亡率,但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