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维生素C(VitaminC,简称Vc),又名L-抗坏血酸(L-Ascorbicaci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生理作用广泛,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上均有重要地位。目前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不论是用Reichstein-Grussner发明的“莱氏合成法”,还是我国发明的“二步发酵法”,都是以D-葡萄糖高压加氢所生成的D-山梨醇作为原料,先行生成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以下简称2-KLG),再制备得到维生素C的。近五十年来,各国学者在进行简化“莱氏法”研究的同时,对以D-葡萄糖直接作为原料生成2-KLG合成维生素C开展了一些颇具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照射、化学诱变和原生质融合等方法选育到一株性状更优良的突变株SCB329,并与新筛选的一株芽孢杆菌SCB933搭配组成新的组合菌系。产酸小菌SCB329与其亲本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性状相似。伴生大菌SCB933属苏芸金芽孢杆菌(B.thuringiensis)。新组合菌系利用L-山梨糖的发酵液提取后经纸层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等项鉴定,其发酵产物确系2-酮基-L-古龙酸,对新组合菌系的生物学特性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属间融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融合细胞。串联发酵D-葡萄糖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第一步发酵菌株欧文氏菌SCB247经0.8mg/mL溶菌酶酶解0.5h后,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8%和27.8%。第二步发酵菌株棒杆菌SCB3058经预处理后由1.3mg/mL溶菌酶酶解2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5%和56.3%。用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的SCB247和经热灭活的SCB3058为亲本,在40%PEG6000和0.2mol/L新生磷酸钙等适宜条件下融合,融合频率为3.6×10~(-6)。在非选择和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十几次后,对融合子的单菌形态、染色结果、菌落形态、色泽、总蛋白量、同工酶、发酵性能等方面与亲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融合子确系棒杆菌和欧文氏菌的融合细胞。摇瓶发酵结果显示,所得的38株稳定的融合子中约40%能转化葡萄糖为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  相似文献   
4.
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属间隔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欧文氏菌和棒杆菌的融合细胞,串联发酵D-葡萄糖产生2-酮基-L-古龙酸的第一步发酵菌株欧文氏菌SCB247经0.8mg/mL溶菌酶酶解0.5h后,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8%和27.8%。第二步发酵菌株棒杆菌SCB3058经预处理后由1.3mg/mL溶菌酶酶解2h,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为99.5%和56.3%,用携带氨苄青霉素抗性标记的SCB247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