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提高酶促合成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效果,采用物理吸附法,将黑曲霉脂肪酶(Aspergillus niger lipase,ANL)固定在瓶壁、脱脂棉上,制得固定化酶(器壁-ANL、脱脂棉-ANL),并催化L-抗坏血酸(Vc)与棕榈酸酯化反应合成Vc棕榈酸酯。结果发现,在37℃、转速160 r/min、Vc和棕榈酸摩尔比1∶3、反应24 h、丙酮为溶剂的条件下,器壁-ANL和脱脂棉-ANL催化反应的摩尔转化率分别为87.3%和90.4%。同样条件下,酶粉催化反应转化率不足36%。底物摩尔比为1∶1,器壁-ANL、脱脂棉-ANL催化反应的转化率分别为51.5%和62.2%。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脱脂棉-ANL催化,丙酮为溶剂、底物等摩尔比的反应体系具有低碳、环保和产物易提纯的特性,通过进一步提高转化率,更具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探讨穴位贴敷疗法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内服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对照组患者只应用中药内服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记录两组患者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哮喘的发作次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治疗中,穴位贴敷疗法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患者哮喘的发作次数,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李晓晓  杨薇  孙涛  崔保山  邵冬冬 《生态学报》2021,41(10):3816-3825
为了探寻海草床浮游-底栖营养传递耦合特征,于2017年7月对黄河口近海海草床碳源和消费者功能群进行样品采集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测定,计算了消费者功能群的营养级,利用基于贝叶斯的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定量化消费者功能群的食源组成,计算了消费者功能群的浮游、底栖营养贡献比例。结果表明:黄河口近海海草床的碳源和消费者功能群的δ13C和δ15N值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浮游碳源的δ13C值显著低于底栖碳源,消费者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49-4.20。浮游动物和腹足类分别由浮游和底栖营养传递途径提供能量来源,其余消费者功能群共同依赖于这两种营养传递路径。消费者功能群随着浮游营养贡献比例的增加,其δ13C值逐渐降低。反之,随着底栖营养贡献比例的增加,其δ13C值逐渐增加。这与浮游碳源和底栖碳源的δ13C值的分化现象一致。对该海草床营养传递特征的系统性定量化解析有助于了解海草床的能量传递模式,为海草床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系统性视角。  相似文献   
4.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晓  杨薇  孙涛  崔保山  邵冬冬 《生态学报》2021,41(10):3856-3864
探索食物网的复杂结构是生态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基于构建的黄河口海草床食物网并耦合实际食物网的数据集,整理了包含河口、湖泊、海洋和河流四种水生生态系统类型的48个实际食物网案例。以食物网的节点数反映食物网多样性,物种之间的营养链接数、链接密度和连通度来表示食物网的复杂性,采用营养缩尺模型描述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性特征与节点数的普适性规律。结果表明:所涉及的48个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跨度较大,其中,节点数的分布范围为4-124,链接数为3-1830,链接密度为0.75-15.71,连通度为0.06-0.25。不同类型水生生态系统间的连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节点数、链接数、链接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类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链接数、链接密度均随节点数的增加而增加(R2=0.92,P<0.001和R2=0.82,P<0.001)。湖泊生态系统的连通度随节点数的变化不明显,围绕在0.20附近;而其他3种类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连通度随节点数的增加而降低(R2=0.06-0.41,P<0.001)。对全球尺度的水生食物网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定量化研究对于提升对食物网的复杂结构的科学认识,从系统尺度探究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关系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设计二种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方法,测定水体的浮游原生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采用原位测定法研究水体原生动物的种群增长和生产量。结果表明:加菌组出现原生动物13种,总密度87.3×103ind.L-1,总生物量502.9mg.m-3,生物量较大的种类有阔口游仆虫(Euplotes eurystoma)、叶鞭虫(Phyllomitussp.)、旋回侠盗虫(Strobilidium gyrans)、尖毛虫(Oxytrichasp.)等;加藻组出现原生动物9种,总密度60.8×103ind.L-1,总生物量70.3mg.m-3,生物量较大的种类有尖毛虫、旋回侠盗虫、叶鞭虫等。加菌组种群增长率较高的种类有拟急游虫(Strombidinopsissp.)0.0578、弹跳虫(Halteriasp.)0.0493、周毛虫(Cyclidium litomesum)0.0405、太阳虫(Actinophryssp.)0.0383、中缢虫(Mesodimiumsp.)0.0373;加藻组种群率增长较高的种类有匕口虫(Lacrymariasp.)0.0153、旋回侠盗虫0.0144、急游虫(Strombidiumsp.)0.0117、叶...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16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应用统计分析、分子异构体比值、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其组成特征、空间分布,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总量在1.79~1618.90 ng·g-1,均值为411.12 ng·g-1。多环芳烃组成以4环和5环为主,分别占总含量的42.22%和28.21%,单体含量最高的是苯并[b]荧蒽,占比为16.47%,最低的为苊,占比仅为0.26%。说明白洋淀多环芳烃来源于本地输入,较少受到气团输送的影响。多环芳烃空间分布为淀区中心浓度高,四周浓度低,污染尤以淀中心西北部和南部为重,包括安新大桥、烧车淀、采蒲台,其次是寨南和端村。源解析显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含量受木材秸秆等生物质燃烧、煤炭燃烧和石油燃烧的综合影响。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约1/3的采样点位超过效应区间低值,存在潜在的生态危害。比较2007、2008、2009、2016年的检测数据发现,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有所下降,可能与淀中村人口密度下降和煤改电有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NH4Cl弱碱法处理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叙利亚仓鼠肾细胞系(BHK—21),存活细胞经过单克隆和选择,获得32株阳性克隆细胞株。随机选取一株(BHK—ROp),常规传代并采用RT-PCR,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进行持续感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BHK—ROp第4,16,36代细胞中病毒持续存在,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特性,表现出病毒持续感染的基本特征。可见,NH4Cl弱碱法用于建立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的快速选择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H4Cl弱碱法处理感染口蹄疫病毒的叙利亚仓鼠肾细胞系(BHK-21), 存活细胞经过单克隆和选择,获得32株阳性克隆细胞株.随机选取一株(BHK-ROp),常规传代并采用RT-PCR,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进行持续感染特性分析,结果表明,BHK-ROp第4,16,36代细胞中病毒持续存在,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特性,表现出病毒持续感染的基本特征.可见,NH4Cl弱碱法用于建立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36(IL-36)家族属于IL-1超家族,现已鉴定出4个IL-36家族成员:三种激动剂(IL-36α/β/γ)和一种拮抗剂(IL-36Ra)。IL-36的N-端经蛋白酶水解切除后具备活性,具备活性的IL-36通过结合IL-36R进一步招募IL-1RAcP形成三元复合物,进而激活下游促炎信号通路。IL-36Ra可以与IL-36激动剂竞争性结合IL-36R从而抑制信号传导。IL-36的失调会导致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感染性疾病、关节炎以及炎症性肠病等。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IL-36在非小细胞肺癌与结肠癌等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IL-36γ特异性中和抗体在小鼠模型中能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和结肠癌进展。该文首先介绍了IL-36细胞因子家族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然后总结了IL-36信号通路在驱动各类炎症性疾病以及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调节作用,最后展望了靶向IL-36及其信号通路在调控炎性疾病与肿瘤发生过程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3的抗伤害性刺激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注入大鼠中脑,可明显延长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注药后24h出现镇痛作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并可继续维持至少6天,表明长期治疗不形成耐受。中脑注入BDNF也能明显延长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