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5篇
  27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由于其高传染性已造成全球大流行。目前关于SARS-CoV-2依赖内吞途径进入细胞的研究偏向于药物抑制实验或固定样品的蛋白共定位实验,而对于其入胞时与细胞内吞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基于慢病毒系统包装出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进行操作的SARS-CoV-2假病毒,之后利用膜染料对假病毒的囊膜进行荧光标记,并进行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假病毒与网格蛋白包被的内吞结构共定位,进一步在网格蛋白敲低的Caco-2细胞系上进行假病毒感染,检测到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这些结果确定了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参与假病毒感染。最后基于单病毒示踪技术,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假病毒入胞过程进行活细胞实时拍摄,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假病毒粒子依赖网格途径入胞的典型视野,并对假病毒动力学进行分析。本研究成功建立了SARS-CoV-2假病毒入胞活细胞示踪平台,可应用于研究单个假病毒粒子入胞过程动力学机制。该平台对SARS-CoV-2入胞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的转录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新近入侵我国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对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草地贪夜蛾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组装,并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功能注释和比较分析。【结果】经de novo组装共获得209 002条转录本,平均长度为687.55 bp,N50为982 bp。共有46 198条(57.43%) unigene在至少一个数据库中获得功能注释,其中1 713条(2.13%) unigene在所有数据库中均能获得注释。在GO数据库中获得205 269条unigene的注释,主要包括68个功能分类;在KEGG数据库中共有3 408条unigene得到注释,涉及277个代谢通路。共鉴定到424个嗅觉相关的基因,并且在雄性成虫和5龄幼虫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在雄性成虫中鉴定到9 162个上调和6 399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在上调DEGs中涉及信息素以及信号转导的代谢通路显著富集,而下调DEGs中涉及解毒相关的通路显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取11只SD正常雄性大鼠,在饥饿状态下,处死后取胃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大鼠胃组织中MLCK的表达及分布。结果MLCK在黏膜肌层、肌层和黏膜下层血管壁平滑肌均有大量表达;在胃底腺中,MLCK主要表达于壁细胞和主细胞胞浆内。结论MLCK不仅存在于平滑肌细胞内,还分布于胃底腺壁细胞和主细胞内,可能参与胃底腺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相似文献   
5.
Bioory.Med.Chem.Lett.1999年9卷14期2003~2006页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学研究所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中心的科学家,已在从加勒比海褐藻——匍扇网地藻(Lobophora variegata)表面分离出来的热带海洋细菌CNB-837株系培养中,提取了一种新的消炎大环内酯——匍扇藻素A和B。科学家们利用含有1%可溶淀粉、0.4%酵母膏、O.2%胨、75%海水和25%去离子水的A1培养基,在25℃和230转/分搅动下,将这种海洋细菌培养了7天。用小鼠进行了试验表明,局部或腹膜内给予匍扇藻素,可有效地消除小鼠耳部的水肿。匍扇藻素A和B的分子式分别为C61H93N2O19和C61H90N2O21。汪开治  相似文献   
6.
1.从非洲鲫鱼的鱼体上和对成熟卵囊的短期培养,获得了东方鱼虱的幼虫和成虫的各期标本,共发现无节幼体二期,桡足幼体一期,附着幼体五期,以后即为成虫期。 2.第一无节幼体有三对附肢和一对尾叉,三对附肢除第一对为单肢型外,其余均为双肢型。后期无节幼体身体增长,体内已孕育着下一期幼体的分节和一些附肢。 3.桡足幼体这期出现了变态,身体分节,可分头胸、胸、腹三部分,呈剑水蚤型。头胸部有下列几对附肢: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第一颚足、第二颚足和第一对游泳足。胸部有三个自由胸节,前二节各着生一对附肢,即第二、三对游泳足。第一、二对游泳足为双肢型,第三对游泳足为一突起具1长1短二根刚毛。额丝盘曲在头胸部腹面前部。腹部一节,尾叉一对,尾刚毛5根。 4.附着幼体期,是虫体放出额丝营吸附生活的时期。头胸甲逐渐扩大,胸部的第一自由胸节,逐渐与头胸甲愈合,第二自由胸节逐渐缩小,第三自由胸节逐渐膨大成为生殖节。第四期附着幼体,即出现了雌雄性的区别。雄性的生殖器官要比雌性的成熟得早,第五期 附着幼体,雄性已成熟,而雌性尚未完全成熟,交配是在第五期附着幼体蜕皮后,这时的雌雄性,均可营寄生生活或作短期自由游泳。雌雄两性的主要区别,在第二触角、第二小颚、第二颚足、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主要L型致病菌的分布以及对目前常用性变化趋势.方法对2000年7月~2003年7月临床分离的753株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它们共同对阿米卡星霉素敏感,敏感率达77%以上,共同对罗红霉素、氨苄西林、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耐药,耐药率均在45%以上.结论与我院5年前及10年前L型细菌耐药性对比,抗生素耐药性已发生变迁.掌握L型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隆德理工学院(Lu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LTH)拥有一个朝向东侧的巨大缓坡绿地景观。该学校的建筑师是兰卡斯特·安塞姆(Klas Anselm)。他在这块坡地上设计了十几座简单的红砖建筑,如今它们各自孤立地散布在斜坡上。该学校的建筑师是兰卡斯特·安塞姆(Klas Anselm)。他在这块坡地上设计了十几座简单的红砖建筑,如今它们各自孤立地散布在斜坡上。校方曾坚信学校会迅速发展,预计这些单一的建筑将会扩张生长,并在彼此之间建立比原来更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学校确实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没有达到建筑个体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程度。发展后的结果是一个空有其表但又异常贫瘠、缺乏生气的校园。可提供丰富社交生活的建筑密度的缺乏显而易见。该项目旨在寻找针对这些不足的补救途径。  相似文献   
9.
杨永 《生命世界》2022,(12):14-17
<正>地球上的生命经历38亿年漫长的进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复杂的进化树。进化树上任何一点出现意外,某个(些)后代物种就不会存在。就每个个体而言,也是类似,家族历史上某个祖先都会影响到后代的出现,因此,物种和个体的出现都是机遇性的。人与人相识也需要很多机遇,机遇与机遇相乘,最终都是小概率事件。我能认识王文采先生也大约如此。  相似文献   
10.
张增可  郑心炫  林华贞  林欣  黄柳菁 《生态学报》2019,39(10):3749-3758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功能性状研究的重点,环境因子驱使植物功能性状发生变化,进而推动群落发生演替。以平潭岛4个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植被(灌草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群落演替阶段的物种特征和群落结构,分析海岛不同演替阶段茎、叶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养分和水分逐渐增加,土壤pH逐渐下降。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茎氮含量(SNC)、茎磷含量(SPC)下降后上升,叶厚度(LT)、叶片碳含量(LCC)、茎碳含量(SCC)与之相反,叶干物质含量(LDMC)、茎组织密度(STD)逐渐上升。(2)冗余分析表明,演替早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pH、容重高的贫瘠环境,拥有较高SLA、SNC、SPC、LPC的性状组合;演替后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养分和水分高的肥沃环境,拥有较高的STD、LDMC、LCC、LNC的性状组合。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海岛植物演替过程中功能性状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海岛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随演替的变化规律,探讨各演替阶段功能性状和环境特征,以及功能性状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旨在为今后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海岛植被修复和重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