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9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05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3篇
  1964年   10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 民间最古老的防蚊方法,系采用多种野生植物如艾、苦蒿、草烟梗、野菊花等枝叶,点燃熏烟驱虫。自发展蚊香之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大多用具有安全、快速击倒的天然除虫菊制作蚊香。1949年人工合成了丙烯菊酯,便取代了大部分天然除虫菊用于蚊香制造。由于开发了稳定的拟除虫菊醋,随之日本电热、化学热驱虫器开始问世。电热除蚊器(electric mosquito destroyer)亦称电器蚊香,系由含加热电阻的恒温加热器和熏蒸药片两部  相似文献   
4.
5.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钦俊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昆虫和植物都是地球上起源很早的生物类群。从化石的证据来推断,它们至少在3亿多年前已生活在一起,在不同地域建立起密切关系的生物群落。它们中不同的种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根...  相似文献   
6.
许纲  钦俊德 《昆虫学报》1987,(4):359-366
实夜蛾属(Heliothis)的棉铃虫(H. armigcra)和烟青虫(H. assulta)是近缘种,幼虫期取食多种相同的植物,其中含有不同的次生物质.本项工作是在人工饲料中分别加入0.5%的烟碱、番茄苷、棉子酚、丹宁酸等饲养早期六龄的幼虫,测定它们对生长和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次生物质对两种幼虫有不同的作用:烟碱对棉铃虫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烟青虫的取食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丹宁酸、棉子酚、番茄苷可抑制两种幼虫的生长,而以番茄苷抑制烟青虫的生长最为显著.番茄苷主要通过抑制取食来影响幼虫的生长,而丹宁酸和棉子酚则具有降低消化率的作用.通过次生物质对这两种幼虫效应的比较可知,棉铃虫有较大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7.
胡舜士  李信贤   《广西植物》1987,(2):167-171
<正> 广西广大农村的燃料主要依靠木柴。由于计划不周,大片丘陵山地天然植被愈砍愈光,人们常常要到几十里以外的山地去砍伐柴薪,费去大量的劳力。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栽培薪炭林的习惯,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象三江、融水、龙胜、临桂、环江、苍梧、岑溪、容县等地。为了解决农村燃料短缺,大力发展薪炭林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我们于1983、1984年专程到一些典型地区进行深入调查,现把材料整理出来供有关方面参考。 调查地区位于亚热带区域,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18—2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12℃。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或黄壤,pH4.5—5.5。这样优越的水热条件,即使所在地土壤冲刷比较严重,要营造薪炭林应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银鹊树群落生物量和能量的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盐肤木上四种倍蚜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983—1986年作者在四川省绵竹、成都、夹江、涪陵和南川等县(市)境内,海拔500~1500米范围内,对寄生在盐肤木上的角倍蚜,倍蛋蚜,倍花蚜和红倍花蚜等四种主要倍蚜春迁蚜羽化迁飞期、干母营瘿期、倍子生长进程和瘿内倍蚜的生殖数量与世代数以及干母营瘿的寄主物候等的观察测定结果,并建立预测方程,为引移挂放和适宜采倍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廷松  黎廷芝  何俊   《广西植物》1988,(3):263-267
青天葵是广西特产药材,过去一直处于野生状态,药源日渐枯竭.供不应求。作者通过调查和研究,掌握了它的生态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实践证明,青天葵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