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5年,以网室播种的“中国春”[A-7D 2]个单体系为母本,与“阿芙乐尔”杂交,将当年所得杂交种子萌发后,播于温室,经根尖染色体数目的鉴定,从2n=41的植株获得种子。1987年每个单体系播种50粒左右于温室塑料盒内,对其F2,幼苗用条中25号菌种进行抗病鉴定。反应型0-2为抗,3-4为感。各对单体系抗感苗数按3:1的x2测验,p<0.01者只有1B单体系,其余单体系绝大多数是不显著,即符合3:1的分离比。1989年又进行了部分重复试验,因此可以确定抗条中25号的基因位于1B染色体。因为“阿芙乐尔”的1 R是1 B/ I R易位染色体[s]。据国外报道1B/1R易位染色体上具有抗条锈病基因Yr9[6],即Yr9基因对条中25号小种具有抗性。  相似文献   
2.
孙荣锦  杨之刚 《遗传》1994,16(6):24-26
1987年,当我们用细胞学方法鉴定小麦丰抗13单体株时,在部分单体系内发现了双单体植株,选出后并进性了自交、测交及其后代的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与缺体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40,但其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不同.另一方面,双单体的长势和育性都比缺体好,接近单体.目前已在12个单体系内选出双单体株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