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9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渗透胁迫对高粱根中K^+累积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作中发现,2,4-二硝基酚可有效地洗去高粱根中的K^+,从而提高了测定和比较K^+累积量的显示度和准确性,渗透胁迫下,高粱根中K^+的累积量比对照增加高达6.7倍;同时,组织的H^+分泌明显受到促进,动力学研究表明,经PEG胁迫的高粱根对K^+的亲和力显著增强。对照:Km=9.25mmol/L,Vm=23.6μmol g^-1DW min^-1;PEG处理者:Km=27.25μmol/L,Vm  相似文献   
2.
膜脂流动性和膜结合酶的关系极为密切,同时膜脂组分也明显地制约着膜的流动性。本试验选用了三种不同脂肪酸碳链的吐温表面活性剂(Tween 20,Tween40,Tween 80)作为线粒体的添加物,观察对玉米根端线粒体ATP酶活力的调节作用。结果看到玉米根端线粒体ATP酶在8~32℃范围内活化能在15.5℃处出现了一个折点。添加吐温20、40、80后在8~32℃范围内都出现了二个活化能的折点,分别为26.5℃和12.3℃;25.4℃和15.3℃;22.8℃和12.8℃。清洗吐温后ATP酶活化能的转折点温度与添加吐温时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吐温的脂肪酸链可能与线粒体膜相结合,因而改变了线粒体ATP酶的活化能的折点温度。  相似文献   
3.
大豆粗磷脂经硅酸柱层析分离得到端基脂肪酸链相似的PC和PE+PG两种混合物。经超声制备成PC脂质体和PE+PG脂质体,添加于玉米根端线粒体,线粒体ATP酶活化能的折点温度由15.5℃分别降低为13℃和10.7℃,表明脂质体能与线粒体膜相结合,磷脂极性头基对ATP酶活化能的折点温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渗透胁迫对高粱根中K~+累积的刺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中发现,2,4—二硝基酚(DNP)可有效地洗去高粱根中的K~+,从而提高了测定和比较K~+累积量的显示度和准确性,渗透胁迫下,高粱根中K~+的累积量比对照增加高达6.7倍;同时,组织的H~+分泌明显受到促进,动力学研究表明,经PEG胁迫的高粱根对K~+的亲和力显著增强。对照:K_m=9.25mmol/L,V_m=23.6μmolg~(-1)DW min~(-1);PEG处理者:K_m=27.25μmol/L,V_m=14.71μmolg~(-1)DW min~(-1).地上部的存在有利于 K~+的吸收。渗透胁迫所促进的K~+吸收可被亚胺环己酮(CHM)完全抑制,这一结果暗示渗透胁迫诱导的K~+吸收的增加依赖于蛋白质的诱导合成,本文讨论了K~+吸收增强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5.
-3巴PEG-Hoagland渗透溶液处理玉米幼苗时,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蛋白质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叶绿体Mg~(++)-ATP酶活力也低于对照,复水后Mg~(++)-ATP酶活力恢复到对照水平,复水时用环己亚胺处理后,叶绿体Mg~(++)-ATP酶活力受抑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说明-3巴渗透溶液处理时Mg~(++)-ATP酶活力的降低和复水后酶活力的恢复与蛋白质合成有关。-11巴PEG-Hoagland渗透溶液处理幼苗时,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蛋白质含量显著地低于对照,但是叶绿体Mg~(++)-ATP酶活力明显地高于对照,复水后Mg~(++)-ATP酶活力不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复水时用环己亚胺处理后,叶绿体Mg~(++)-ATP酶活力不为环己亚胺所抑制,仍显著地高于对照,说明-11巴渗透溶液处理时叶绿体Mg~(++)-ATP酶活力的加强和复水后酶活力不可逆转与蛋白质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6.
干旱对玉米叶片细胞透性及膜脂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聚乙二醇(PEG)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复水后它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叶片质膜透性随PEG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依次增大,复水后它能不同程度地恢复;PEG处理时叶片膜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复水后膜脂脂肪酸配比与复水前相似。干旱条件下叶片细胞的各类细胞器膜脂脂肪酸配比的变化与叶片总膜脂的变化相似;在轻度干旱条件下的叶绿体Mg~(++)-ATP酶活力低于对照,复水后能迅速恢复到对照水平,中度干旱条件下Mg~(++)-ATP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但复水后均有不周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水稻干胚膜脂脂肪酸组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干胚膜脂主要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单半乳糖双甘油脂和双半乳糖双甘油脂组成,其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干胚线粒体和花粉粒膜脂及其脂肪酸组分与干胚膜脂相似,但配比有所不同。干胚膜脂的脂肪酸不饱和度与水稻品种遗传特性(如低温适应性)有关,而且也受胚形成期温度的影响。脂肪酸不饱和度与温度呈负相关。膜类脂不饱和度的差异主要是由脂肪酸组或的不同配比引起;温度引起的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差异是由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上的变化引起的。干胚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与开花结实期低温适应性的关系可能作为水稻开花结实期抗冷性鉴定的一个指标,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膜脂流动性和膜结合酶的关系极为密切,同时膜脂组分也明显地制约着膜的流动性。本试验选用了三种不同脂肪酸碳链的吐温表面活性剂(Tween 20,Tween40,Tween 80)作为线粒体的添加物,观察对玉米根端线粒体ATP 酶活力的调节作用。结果看到玉米根端线粒体ATP酶在8~32℃范围内活化能在15.5℃处出现了一个折点。添加吐温20、40、80后在8~32℃范围内都出现了二个活化能的折点,分别为26.5℃和12.3℃;25.4℃和15.3℃;22.8℃和12.8℃。清洗吐温后ATP 酶活化能的转折点温度与添加吐温时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吐温的脂肪酸链可能与线粒体膜相结合,因而改变了线粒体ATP 酶的活化能的折点温度。  相似文献   
9.
植物类脂及其脂肪酸的分析技术——TLC-GLC技术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类脂是植物各种膜,例如叶绿体膜、线粒体膜、核膜、质膜、内质网膜和液泡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叶绿体漠中、类脂占膜总干重的50%左右,其中以糖脂含量最多,约为总类脂量的60%以上。在线粒体膜中,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