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朱凯琳  李嘉宝  陈昕 《植物研究》2022,42(2):174-183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四川省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内7种花楸属(Sorbus)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进行研究,探究其结构特征与生境的相关性。结果显示:7种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背腹叶;叶片厚度介于108.16~208.21 μm,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上表皮厚度均大于下表皮厚度,且复叶物种的下表皮细胞均有乳突;栅栏组织由1~2层细胞构成,仅多对西康花楸(S. prattii var. aestivalis)的栅海比(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为1.93,其余6种植物的栅海比均小于1;中脉维管束均呈心型,为典型的外韧型维管束,种间中脉突起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各解剖结构中,上、下表皮可塑性最大,在生境中具有较强的潜在适应能力;中脉可塑性最小,整体结构较为稳定。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中脉组织是7种植物中种间差异最大的解剖结构。叶解剖结构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和紧密度与年降水量、最暖季降水和海拔正相关(P<0.05),与季节性温差负相关(P<0.05);中脉直径和突起度与季节性温差呈正相关(P<0.01),与年降水量、最暖季降水和海拔正相关负相关(P<0.05)。叶解剖结构性状的适应性变化,体现了7种花楸属植物在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糍粑沟花楸(Sorbus cibagouensis H.Peng&Z.J.Yin)、大理花楸(S.hypoglauca(Cardot)Hand.-Mazz.)和川滇花楸(S.vilmorinii C.K.Schneid.)为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基因组大小及倍性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气孔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3种花楸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和倍性、气孔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糍粑沟花楸、大理花楸和川滇花楸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480±0.039)pg、(1.513±0.041)pg、(2.675±0.065)pg,在此基础上推断糍粑沟花楸和大理花楸为二倍体、川滇花楸为四倍体植物。显微镜观测发现:3种花楸属植物的气孔器均分布于叶的下表皮,气孔不下陷,保卫细胞无“T”型加厚结构,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形;糍粑沟花楸和川滇花楸的气孔器外拱盖光滑,而大理花楸气孔器外拱盖具有短棒状蜡质纹饰;3种植物的气孔器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花楸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与倍性呈显著正相关,可用于推断植物的倍性;而气孔器大小和密度与倍性的相关性不大,但气孔特性在种间变化显著,可为种的鉴定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岩溶石山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为了掌握这类森林植被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在桂林市灵田镇小水村岩溶石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内设置了1个320 m×60 m的样地,用于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α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1)组成群落的木本植物有37科75属96种,密度为6371株/hm2。其中,常绿树53种,落叶树43种。(2)垂直结构可以分为乔木上层、乔木下层和灌木层。其中,乔木上层分布34个物种(常绿18种,落叶16种),优势种为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南酸枣(Ziziphus jujuba);乔木下层分布30个物种(常绿17种,落叶13种),优势种为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和菜豆树(Radermachera sinica);灌木层分布32个物种(常绿18种,落叶14种),优势种为狗牙花(Ervatamia divaricata)和刺叶冬青(Ilex bioritsensis)。(3)在个体水平上,整个样地内所有个体胸径(DBH)呈明显的倒"J"型分布,平均胸径为4.32 cm;以小径级植株数量最多,DBH≤5 cm的个体占总个体数92.36%,而DBH≥20 cm的个体数较少,仅占0.96%;在物种水平上,平均DBH≤5 cm的物种有79种,占总物种数的85.86%,平均DBH≥20 cm的物种数(6种)仅占总物种数的6.52%。(4)每个样方中个体数的均值为262±132,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2.67±0.26,Simpson指数均值为0.89±0.03,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78±0.05。(5)人为干扰和海拔对物种分布影响极显著,土壤厚度、岩石裸露率和坡度对物种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