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程序,利用相关风险分析模型,从国内分布状况、潜在的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及风险性管理难度5个方面对几内亚甘蔗象传入扩散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综合风险值R为2.57,属于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据此提出了3条风险管理对策,以期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2.
利用cDNA-AFLP及其改进的cDNA-AFLP方法,分析茶树花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其发育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可以分为3类:未成熟阶段发育特异基因;成熟阶段发育特异基因;茶树花发育过程中均表达的基因。利用改进的cDNA-AFLP方法,我们获得编码花药发育特异基因:pollen coat protein(Pcp)。用cDNA-AFLP方法,我们获得7个已知功能基因分别编码Cytchrome(P450),beta-primeverosidase,Dnaj-like protein,anthranilat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AnPRT),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small subunit(RubpS),alpha-tubulin和Carbonic anhydrase。用RACE方法获得pollen coat protein(Pcp),DnaJ-like protein和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small subunit等3个基因的全长,并已提交GenBank。  相似文献   
3.
由枸杞髓部组织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并由此愈伤组织建立起稳定的细胞悬浮系。从悬浮细胞游离的原生质体在改良KM培养基(1.5 mg/L 6_BA,0.5 mg/L NAA和0.5 mg/L 2,4_D)中进行液体浅层培养,3~4 d后出现第一次分裂,第7 d统计分裂频率为50.3%,15 d左右可形成细胞团,3~4周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植板率为1.25%。将细胞团转移到液体分化培养基(MS+6_BA 1.5 mg/L+2,4_D 0.2 mg/L) 8~10 d可形成大量胚状体,及时将胚性愈伤组织块转移到固体分化培养基上(MS+6_BA 0.2 mg/L),可形成大量绿芽,分化率54.17%。绿芽在生根培养基(MS+NAA 0.2 mg/L)可形成完整植株,移栽后成活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ABA处理和不同水分胁迫对 6种不同基因型的三叶草 (TrifoliumsubterraneumL .)生长的影响。当三叶草的第四片叶完全展开时 ,向营养液中施加不同浓度的ABA时对盆栽土壤进行控水。在处理的 1,4 ,7和 11d ,测定植株鲜重、叶片数、最长根长 ,以表示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各参试品种以上三项生长指标均受外源ABA和水分胁迫的影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 ,叶片水势值随ABA浓度的增加和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 10 -4mol/LABA处理 11d后 ,参试品种平均生长量的减少与水分胁迫 15d后其生长量的减少的结论一致。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 ,不同基因型三叶草平均叶片数 ,完全展开叶面积和每株干物质重约降低了5 0 % ,而其根冠比却增加了 80 %。不同基因型三叶草生长参数间的变化及排序结果与盆栽相同品种获得的实验结果非常相似。品种Clare、Nuba和SeatonPark在对照和处理下均表现最好。由于三叶草对一定浓度范围的外源ABA的反应与其在盆栽水分胁迫下的反应结果十分相似 ,因此 ,利用外源ABA处理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基因型三叶草的耐旱性将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乌鳢和斑鳢微卫星制备及其对自交与杂交F1代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磁珠富集法分离了乌鳢(Channa argus)和斑鳢(C.maculate)的微卫星DNA序列,根据这些微卫星DNA序列的两翼序列,采用Primer 3.0或Primer 5.O软件设计出乌鳢与斑鳢的微卫星引物各31对.用62对微卫星引物对乌鳢和斑鳢自交与杂交F1代的4个组合进行扩增,10对引物无扩增产物,其余5...  相似文献   
6.
宁夏平原北部引黄灌区地下水埋深浅是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种植耐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地下水, 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可以减少对地面灌溉的依赖。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北部4种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特征, 于2010年生长季测定了灌溉前后20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年生多枝柽柳、3年生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和3年生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木质部水及不同潜在水源稳定氧、氢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D), 应用IsoSource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率。同时测定了0-200 cm土壤剖面的全盐含量、含水量和pH值以及灌溉前后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结果表明: 不同深度土壤水δ18O和δD值存在较大差异, 并呈规律性变化。土壤水δ18O和δD值随深度加深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灌溉后80 cm以上土壤水δ18O和δD值低于灌溉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20年生多枝柽柳与3年生灌木相比具有更低的δ18O和δD值。灌溉前, 3年生多枝柽柳、宁夏枸杞和四翅滨藜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70.1%、52.3%和48.9%); 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21.5%)。灌溉后, 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对80-140 cm土壤水利用率较高(59.5%和58.8%)。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18.3%)。灌溉前, 20年生多枝柽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灌木, 灌溉后3年生四翅滨藜净光合速率最高。灌溉对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3年生四翅滨藜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3种灌木。研究表明, 不同灌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策略不同, 这主要与植物种类及树龄有关。灌溉前幼龄多枝柽柳凭借其对干旱较强的忍耐能力利用浅层不饱和土壤水, 灌溉后其又转而利用中层土壤水, 表现出潜水湿生植物的特征, 主要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 对灌溉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大量制备β-NGF,构建了一种稳定、高效表达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nerve growth factor,rh-β-NGF)的真核表达载体及含该重组载体的HEK293细胞株。首先,构建重组质粒p CMV-β-NGF-IRES-dhfr并转染至HEK293细胞系,用MTX加压筛选和有限稀释法进行选择,获得高效表达rh-β-NGF的单克隆重组细胞株;随后逐步降低血清培养,最终使细胞株完全适应无血清培养基并稳定表达rh-β-NGF;SDS-PAGE分析该表达产物,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13 k Da的条带,纯度大于50%,经质谱法测定得到其肽图谱与理论序列完全匹配,接着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纯化rh-β-NGF;最后进行重组细胞株表达效率和表达稳定性检测,表明重组细胞株可稳定、高效表达rh-β-NGF,其分泌效率大于20 pg/(cell?d),并能诱导PC12细胞的分化,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
丁香北京瘿蚊Pekinomyia syringae Jiao&Kolesik以幼虫在北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pekinensis和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subsp.amurensis叶片内隐蔽为害,为害严重时导致寄主提前落叶。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其生活史、习性研究发现,该瘿蚊在北京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结茧越冬。3月初越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羽化盛期为3月底至4月初,成虫不需补充营养,有趋黄性,卵孵化期为4月上中旬,4-10月幼虫为害,10月老熟幼虫脱离叶片在表土层结茧越冬。本研究结果为该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了防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枸杞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NaCl胁迫后,枸杞叶片的Pn,gs,Tr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在0.08%-0.6%的NaCl胁迫范围内,枸杞叶片的Ci降低,Ls升高,gs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这可能由于盐刺激根系产生的某些物理或化学信号运输到地上部所致;而在盐分浓度大于0.6%的胁迫条件下,枸杞叶片的Ci则升高,Ls降低,gs下降的原因是由于Na^ ,Cl^-的大量积累对光合酶活性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从而使非气孔限制因素成为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NaHCO3胁迫(300 mmol·L-1)对大洋洲滨藜、四翅滨藜和宁夏枸杞3种灌木离子吸收及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aHCO3浓度升高,两种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中Na+含量升高,300 mmol·L-1NaHCO3胁迫下,宁夏枸杞叶肉细胞Na+的外排增加,两种滨藜净Na+外排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大洋洲滨藜和宁夏枸杞叶片的K+含量下降,Na+/K+升高,四翅滨藜叶片K+含量升高,Na+/K+降低;随着浓度的升高,宁夏枸杞叶片积累Ca2+减少,Na+/Ca2+高于对照,叶肉细胞Ca2+外排;两种滨藜叶Ca2+含量总体呈升高趋势,叶肉细胞Ca2+表现为内流.在NaHCO3胁迫下,3种灌木通过不同的策略来消除Na+毒害.宁夏枸杞叶片Na+的积累抑制了对Ca2+的吸收;两种滨藜Ca2+的内流促使细胞质中游离Ca2+增加,增加的细胞质\[Ca2+\]cyt防治质膜H+ ATPase去极化,限制K+的外排,从而维持细胞内Na+/K+的平衡,其中四翅滨藜调控Na+/K+平衡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