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赛的考生:在“动物形态、解剖和系统学”的实验中,你们将要完成3个试题:  相似文献   
2.
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序位等级与成功繁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探讨雄性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的吼叫行为与序位等级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成功繁殖中的作用。2000年7-8月,在北京麋鹿苑选定12头成体雄鹿,用目标取样法观察记录每头鹿的吼叫、圈群和交配行为的发生频次。用有效比值[被雌鹿接受的频次/雄鹿圈群(或交配)的总频次]来衡量雄鹿圈群行为(或交配行为)的有效性。依据雄鹿在发情期的表现状态,把雄鹿归为3类:占有雌鹿群的“群主”(4头)、未占有雌鹿群而挑战“群主”的“挑战者”(5头)和远离繁殖群的“单身汉”(3头)。不同序位等级雄鹿的吼叫频次、圈群(或交配)行为频次、圈群行为(或交配行为)的有效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吼叫行为的分析表明:“群主”吼叫频次最高,“单身汉”吼叫频次最低。“群主”的有效值最高,“单身汉”的有效值最低。据此认为雄性麋鹿的吼叫行为与其序位等级密切相关,而序位等级又决定了雄鹿参与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记录到占群雄鹿的警戒吼叫,这是对Wemmer et al.(1983)警戒吼叫行为仅见于雌鹿的观察结果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试图揭示 (1)社会环境影响雌性果子狸 (Pagumalarvata)的交配日期 ,(2 )哺乳期母兽有雌二醇浓度升高的现象。通过检查是否排出交配栓并结合交配行为的发生与否确定开始交配的日期 ,使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尿中雌二醇浓度。结果表明 (1)一雄两雌组中优势雌兽开始交配的日期显著早于劣势雌兽和单雌组雌兽 ,劣势雌兽和单雌组雌兽之间无差异 ;交配期优势雌兽尿液中雌二醇浓度明显高于劣势雌兽 ,而与单雌组中的雌兽无差异 ,但单雌组中雌兽尿液中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高于劣势雌兽雌二醇的浓度 ;(2 ) 5头母兽产后第二天雌二醇浓度开始上升 ,在第 5天时达到高峰 ,其中 4头母兽的雌二醇浓度共出现了两个峰值 ,其间隔为 16 75± 4 4 6 (4)天。上述结果说明 :(1)社会影响仅对优势雌性个体的繁殖有促进作用 ;(2 )哺乳期雌二醇水平的升高是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麋鹿幼仔的活动同步性与同性聚群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幼体从出生到性成熟这段时间存在生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变化.麋鹿幼仔出生1周内,与成鹿和其它仔鹿呈隔离状态,且藏卧于隐蔽处,母鹿哺乳是引起幼仔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散放麋鹿的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距离及其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风险或潜在风险的一种行为反应(Li ma and Zollner,1996;Treves,2000)。近年来关于警戒行为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内容涉及了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行为与反捕食策略的关系和群体警戒等诸多方面(Li maand Zollner,1996;Beauchamp,2001;Hass andValenzuela  相似文献   
6.
保护行为学: 正在兴起的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的30年里, 人们利用动物行为的进化生物学方法来解决保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行为学、行为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相结合, 产生了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保护行为学。保护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 从物种保护实践中发现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的生态适应性, 并把动物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理论应用到物种保护实践中, 从而促进物种保护工作。目前全球有10%的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日趋紧迫, 保护行为学的诞生为行为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表明行为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正在担负起挽救濒危物种的使命。不久的将来, 保护行为学及其相关学科将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7.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麋鹿回归大自然的目标,1993年和1994年,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石首麋鹿保护区)分别从北京麋鹿苑引入麋鹿30头(8♂,22♀)和34头(10♂,24♀)建立了繁殖种群。自2000年6月开始,作者每月一次(7-10d)实地监测石首麋鹿保护区内、外的麋鹿种群动态。到2006年产仔季节结束后,该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达522头,2006年产仔前性比为1∶1.22。用指数增长模型拟合种群增长曲线,1998年后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呈指数增长(Nt=84e0.226t),其瞬时增长率为0.226;1998年夏季长江暴发特大洪灾,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部分麋鹿逃逸到长江南岸,形成了自然野化麋鹿种群。该自然野化种群比保护区内麋鹿种群增长快,其瞬时增长率达到0.267。湖北石首和江苏大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出生率和增长率差异显著,而两地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年均出生率(26.8%,P=0.010)和年均增长率(21.7%,P=0.038)均显著地高于江苏大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麋鹿种群的年均出生率(21.6%)和年均增长率(17.0%)。由于生境退化和人为干扰,当前石首麋鹿保护区内的麋鹿种群增长已开始出现密度制约迹象,亟待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麋鹿的生存繁衍条件。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蒙古野驴的数量、分布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 0 0年 7月中旬至 8月上旬 ,大批蒙古野驴从蒙古共和国进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境内。 2 0 0 0年 9月对该地区蒙古野驴的数量、分布和保护情况等进行了考察 ,发现蒙古野驴主要活动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中蒙边境沿线的梭形狭长地带。蒙古野驴活动区东端最南点在乌拉特中旗敦德乌素嘎查 (42°1 7′N ,1 0 8°3 0′E) ,距边境 2 3km ,西端最南点在乌拉特后旗乌力吉图嘎查以西 (42°0 8′N ,1 0 6°3 6′E) ,距边境 1 2km。活动区中部的南限在北纬 42°0 1′,距正北方边境 44km ,活动区面积约 5 3 80km2 。根据样带法调查计算估计该分布区蒙古野驴总数约在 1 1 40 0头左右。目前蒙古野驴种群在该地区的分布尚未完全稳定。密集的人口 ,有限的食物资源和偷猎是影响蒙古野驴种群在该分布区稳定生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麋鹿繁殖行为和粪样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1997年7-9月和1998年3-7月间,在江苏大麋鹿保护区共观察到麋鹿的27种繁殖行为,雄鹿有17种,雌鹿有10种,在1998年3-7月间,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鹿麋样中的性激素水平,包括雄鹿的睾酮,雌鹿的酮,雌鹿的孕酮、雌二醇和雌三醇。实验结果表明:1许多繁殖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如雄鹿的求偶行为、标记行为和性行为及雌鹿的性行为等在发情期有一  相似文献   
10.
麇鹿幼仔的活动同步性与同性聚群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幼体从出生到性成熟这段时间存在生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变化。麋鹿幼仔出生1周内,与成鹿和其它仔鹿呈隔离状态,且藏卧于隐蔽处,母鹿哺乳是引起幼仔活动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麋鹿雌雄幼仔之间的聚群倾向和活动同步性指数。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北京麋鹿苑内进行。麋鹿苑面积60hm2,1999年有麋鹿近160头。植被优势种类为蟋蟀草(Eleusineindica),画眉草(Eragrostiscilia nensis),马塘(Digitariasangunalis)和狗尾草(Se tariaviridis)等。年均气温13 1℃,1月平均气温-3 4℃,7月平均气温26 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