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2011 ~ 2012 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利用复合不育剂EP - 1 (左炔诺孕酮- 炔雌醚),设试验区和对照区,采用春季试验区一次性投饵的方法,对子午沙鼠、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3 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不育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EP - 1 显著降低了优势种群当年的幼体出生率,试验区5 ~ 6 月小毛足鼠幼体比例较对照区显著降低(P < 0. 05),5 ~ 8 月子午沙鼠和6 ~ 8 月三趾跳鼠成体比例分别较对照区显著增加(P < 0. 05),同时显著降低了优势鼠种当年的种群数量,试验区子午沙鼠和小毛足鼠种群在繁殖高峰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 < 0.05),4 ~ 5 月三趾跳鼠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 < 0. 05)。次年,试验区5 ~ 7 月子午沙鼠种群成体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区(P < 0. 05),全年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P < 0.05),而三趾跳鼠种群数量与对照区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不育剂EP - 1 对3 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数量增长均具有控制作用,尤其对子午沙鼠种群的持续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可见,种群在繁殖期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坡面植被利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利用水蚀风蚀交错区退耕封育坡面植被,确定合理的植被利用强度非常必要.本试验选取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小流域——六道沟小流域为试验区,在多年退耕封育坡面布设径流小区,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植被地上部分在不同利用强度下各坡度(10°、20°和30°)坡面产流、产沙变化特征,以确定合理的利用强度. 结果表明: 次降雨过程中径流速率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期迅速增长阶段和中后期增长变缓或趋于准稳定阶段.侵蚀速率的变化趋势因坡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利用强度对产流量有显著影响,产流量随利用强度的加强而增加.坡度对侵蚀量影响显著,侵蚀量表现为20°坡面>30°坡面>10°坡面.以植被地上部分未利用小区为对照,相对增水量和相对增沙量均随利用强度加强而增加.结合降雨资料推测,退耕15年左右坡面植被地上部分盖度达到25%时,坡面年土壤侵蚀量基本低于容许土壤流失量.应重视该区20°坡面植被的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分布于太白山海拔2 000~3 700 m的5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光合特性和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头花杜鹃分布于高山灌丛,光饱和点、光补偿点高,强光适应性好,耐荫性差;爬枇杷分布于3 000~3 400 m的太白红杉林下,光饱和点较低,光补偿点最高,利用强光能力较弱,生态幅较窄;金背杜鹃、药枇杷、秀雅杜鹃分布于2 000~3 200 m的红桦、牛皮桦林下,光补偿点低,耐荫性强,生态幅宽.在形态结构上,5种杜鹃的栅海组织比均远小于1,属耐荫植物.头花杜鹃叶表密被鳞片,栅栏组织发达,通气组织发达;爬枇杷栅栏组织发达,排列紧密;金背杜鹃叶下表皮密被毛,气孔密度最高,海绵组织排列疏松;秀雅杜鹃叶上下表皮密被鳞片;药枇杷的栅栏组织厚度最小,栅海组织比最低.研究表明,5种杜鹃属植物叶片结构特征的形成是对生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