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根据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对汕头港6个断面的连续调查所得数据, 以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 、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硫化物和悬浮物作为海水水质评价指标,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多元尺度分析法对汕头港水质的时空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汕头港全年各断面水质均为Ⅳ类, 主要污染因子均是DIN和PO4–P。空间上, 海湾西部污染程度明显比东部严重, 尤其是西港河口因水动力学条件差污染最为严重。时间上, 水质变化无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 其中, 4月、5月与7月这三个月的水质明显好其他各月。汕头港水质与盐度呈明显的正相关(r=0.644)表明径流输入是汕头港主要污染来源。  相似文献   
2.
深澳湾太平洋牡蛎养殖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方建光模型,通过对广东省南澳县深澳湾养殖环境的水温、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和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生物量的调查,结合室内测定的不同规格壳长的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滤水率,并参照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相应的滤水率,对深澳湾各月份不同规格太平洋牡蛎养殖容量进行估算。研究发现,深澳湾各规格的太平洋牡蛎最大养殖容量出现在1月份和2月份,最小养殖容量出现在5月份。各规格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分别为:壳长3.5~5.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27 ind/m2,壳长5.5~7.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16 ind/m2,壳长7.5~9.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17 ind/m2,壳长9.5~11.0 cm的太平洋牡蛎年平均养殖容量为16 ind/m2。  相似文献   
3.
汕头港浮游植物组成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对汕头港生态环境进行连续监测,研究了浮游植物组成及其对环境条件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共鉴定出322种浮游植物,包含了234种硅藻,141种淡水和半咸水种以及64种赤潮生物;浮游植物丰度、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是3127.6×104cells·m-3、2.53和0.57;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颤藻( Oscillatoria sp.)是全年优势种,优势度分别是0.066和0.038;浮游生物数量组成结构与温度明显相关(r=0.699,P<0.01).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透明度是汕头港浮游植物生长主要限制因子.比较浮游植物数量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程度发现,上游输入是汕头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多维尺度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汕头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主要受温度、盐度与pH影响.  相似文献   
4.
深澳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汕头深澳湾进行的浮游植物周年调查表明,深澳湾共有浮游植物64属178种。其中硅藻为最大的优势类群,共57属154种,占总种数的86.03%;甲藻5属23种;其它浮游植物类群2属2种。2007年和2008年浮游植物总丰度年均值分别为5.47×107 cells·m-3和2.26×108 cells·m-3。周年变动模式为单峰型(2007年和2008年的高峰分别位于7月和8月)。2007年和2008年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是0.435~2.490、0.118~0.825和0.211~2.632、0.059~0.820,且夏季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最低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湾的全年优势种,其2007年和2008年优势指数与优势度年均值分别是55.17%、0.489与68.65%、0.652。中肋骨条藻的绝对占优已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该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使中肋骨条藻赤潮的发生机率大大增加。深澳湾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水文、营养盐、滤食生物的摄食等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