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旨在对编码融合蛋白和抗体的重组质粒转染CHO-S细胞的转染条件进行摸索优化,提高外源基因的转染效率,从而增加外源蛋白的表达。应用Amaxa Nucleofector-II电转仪,从电转染程序、质粒用量及细胞用量三方面着手,最终发现编码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的最佳电转条件为:电转程序U-030,质粒用量20μg/孔,细胞用量1×10~7个/孔;编码抗体的重组质粒的最佳电转条件为:电转程序U-024,质粒用量15μg/孔,细胞用量1×10~7个/孔;实验结果进一步显示抗体重组质粒电转染CHO-S细胞的效果要优于融合蛋白重组质粒,利用高通量细胞筛选仪Clone Pix对转染后重组细胞的阳性克隆数进行统计,证实了该抗体重组质粒的转染效率更高。这为以后的抗体及融合蛋白重组质粒电转染CHO-S细胞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提示不同类型的细胞及外源基因,都需要设计相应的电转染实验进行条件优化,进而为获得高产稳定的生产用细胞株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师明磊  赖维莉  易天红  柯潇  赵志虎 《遗传》2017,39(4):326-332
CHO细胞是常用的哺乳动物表达工程细胞。外源基因整合至CHO细胞染色体后,在大规模蛋白质生产过程中,由于相关压力撤除,外源基因存在丢失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对其整合稳定性进行检测。康柏西普(conbercept)是一个能够特异性结合VEGF-A的各种异构体、VEGF-B以及PlGF,从而发挥抗血管生成活性的融合蛋白。康柏西普目前已在美国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本文运用荧光原位杂交对康柏西普基因在CHO细胞的整合状态进行了检测,发现经过4和19次传代后,康柏西普基因依然能稳定整合在基因组上,并且呈现出3个特点:(1)分布在一条染色体上,而不是多条染色体上;(2)分布在较长的染色体上;(3)在同一染色体上有较多拷贝数。同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证明基因拷贝数无明显改变,ELISA检测证明蛋白表达水平亦无明显改变。上述实验证明在经过19次传代以后,康柏西普基因仍然稳定整合在基因组中,并可活跃表达,为康柏西普大规模生产及产品质控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Maxadilan(RMMAX), 根据Maxadilan的氨基酸序列, 设计并人工合成了在原核表达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KYB, 重组质粒pKYB-MAX转化表达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strain ER2566, 构建表达工程菌。用诱导剂IPTG诱导由目的多肽、内含肽和几丁质结合域(Chitin binding domain, CBD)组成的“三元”融合蛋白表达; 用几丁质珠亲和层析纯化了裂解液中的融合蛋白, 用b-巯基乙醇切割融合蛋白, 获得目的蛋白。所得的多肽经激光飞行质谱测定分子量结果与理论值相符, 生物活性分析表明, 重组Maxadilan有显著的提升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VPAC1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olypeptide,PACA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的共同受体。VPAC1介导PACAP和VIP抑制食欲和抗炎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体外实验表明,VPAC1在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中表达增高,并且VPAC1激动剂(10—1000nmol/L每1×10^6 cells)可诱导脂肪细胞脂解,因此我们预计VPAC1激动剂具有抗肥胖及肥胖综合征的作用。为研究VAPC1激动剂[Lys15,Arg16,Leu27]-VIP(1—7)GRF(8—27)对营养性肥胖及肥胖综合征的干预作用,本研究又设计了两组体内实验:(1)高脂喂养NIH雄性小鼠4周,同时腹腔注射VPAC1激动剂;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2)高脂喂养NIH雄性小鼠5周,构建肥胖模型后,再腹腔注射VPAC1激动剂4周,同样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采集摄食、体重、体脂、血糖及血脂等指标。结果显示,VPAC1激动剂显著抑制摄食、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体重及体脂(附睾及背部)重量的增长,并有效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糖及高血脂,提高机体的糖耐受。高剂量(每天50nmol/kg体重)VPAC1激动剂比低剂量(每天5nmol/kg体重)有更显著的抗肥胖作用,提示VPAC1激动剂的抗肥胖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以上结果表明,VPAC1激动剂不仅能抑制高脂诱导的肥胖的发展,而且可有效改善肥胖相关疾病:其抗肥胖作用的机制是复杂整合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