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内源性感染的机理与预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内源性感染的机理与预防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徐秀华随着医院感染学科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深入,外源性感染已减少,内源性感染相对增加,学者们对后者的发病机制和控制作了大量研究。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Goris在1985年指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我院医务人员手部葡萄球菌携带情况,查明其增多原因。方法将医务人员手部携带的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做了“84”消毒剂定性杀菌试验、MIC检测、β-内酰胺酶、耐甲氧西林检测,抗菌药物耐药谱、质粒酶切谱分型。结果发现我院医务人员手部金黄葡萄球菌、葡萄球菌携带率已分别从1992年的870%(10/115)、3217%(37/115)上升至1997年的3406%(78/229)、6594%(151/229),且7797%的菌株为MRSA(或MRCNS),各科室之间无同源菌株。全部试验菌株在“84”消毒剂有效氯的含量为100ppm浓度时,1分钟内可将其全部杀灭。结论我院医务人员手部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逐年上升的因素为:①长时间使用“84”消毒剂,导致了部分菌株对“84”消毒剂敏感性降低;②医务人员不常洗手;③采用“84”消毒剂洗手致手部粗糙,难以洗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烧伤病室隔离区不动杆菌无硝生物型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烧伤病人创面本菌的定植或感染高达42.59%,均为耐药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耐花分别达100%、95.7%。通过质粒图谱及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分析确定流行株菌质粒为22K、b26kb两种、是通过手接触与空气传播的。  相似文献   
4.
泛析提高共生固氮效率徐秀华(辽宁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沈阳110161)当前人们对共生固氮效率与豆科植物种类、根瘤菌品系、固氮环境的关系已具有深刻的认识。值得探讨的是如何深入地发掘共生固氮潜力,提高共生固氮效率,为创造真正的"绿色食品"开拓门路。一共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Harris疗效和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失血量和下地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2.54%,对照组优良率66.13%,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z=11.574,P=0.000);对照组共发生并发症15例(24.19%),再手术率6.45%,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4.76%),无再手术患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74例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B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术后1、3个月Harris评分A组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可更早负重、恢复好,而且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老年股骨头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土壤是病原菌生活、繁殖、休眠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染作物病害的重要途径。生产中,通常利用轮作更换病原菌寄主,控制病害发生。而在温室,大棚等活动积温较高的保护地环境,以及连作种植时,病原菌便得以大量繁殖,对作物危害日趋严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防治保护地病害多采用棚内熏蒸、叶面喷撒等用药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