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25±1℃,L:D=16:8光周期,RH=40%~60%)条件下,研究了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若蚜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苜蓿蚜的龄期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1.118 N/(1+0.0184 N)。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 h内最多寄生60.60头苜蓿蚜,其寄生1头苜蓿蚜所需时间为0.396 h。在5个温度梯度下,茶足柄瘤蚜茧蜂对苜蓿蚜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但不同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的差异。此外茶足柄瘤蚜茧蜂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a=0.0621P-0.3062,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雌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环境因子对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m (Thunberg)滞育诱导作用, 测定了5个光周期和4个温度处理对阿格姬蜂的滞育诱导和该蜂感受光周期的敏感虫态以及不同时间段低温贮藏对滞育虫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17~23℃、 光照时间10~14 h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 滞育率明显提高。高温能抵消短光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 在26℃下, 短光照不能诱导滞育。因此, 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草地螟阿格姬蜂滞育的主要因子。草地螟阿格姬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虫态为卵和1龄幼虫。卵和1龄幼虫感受滞育信号以后, 需要在滞育环境中发育到老熟幼虫才能全部进入滞育。将室内诱导的滞育茧在4℃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80 d, 成蜂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没有冷藏的非滞育茧差异不显著, 冷藏120 d, 滞育茧仍有71.7%可以正常羽化。结果说明,可在17℃,光周期8L∶16D条件下对寄生后3 d内的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幼虫进行滞育诱导, 滞育后的虫茧最佳贮藏时间为80 d, 不宜超过120 d。本研究为室内扩繁、 防止蜂源退化、 控制寄生蜂发育时间以便适时释放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枸杞木虱啮小蜂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枸杞木虱啮小蜂Tamarixa lyciumiYang是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 Yang&Li若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枸杞木虱啮小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后代均为雄性,其自然性比为1.80:1。在15~35℃间,随温度升高,枸杞木虱啮小蜂发育历期缩短;从卵发育到成虫时需要8.22℃以上的有效积温217.21日·度。枸杞木虱啮小蜂在25℃恒温条件下繁殖力最高,35℃最低,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喂食20%蜂蜜的条件最适宜其繁殖,其次为20%蔗糖溶液,补充清水只可延长其寿命而不能提高繁殖力。5℃冷藏枸杞木虱啮小蜂蛹15d以内,不影响其正常羽化,冷藏20d或20d以上,羽化率显著降低;冷藏30d内对羽化后雌雄蜂寿命无明显影响,且从冷藏蛹中羽化的雌蜂寄生能力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通过探索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蛹滞育的影响,从而方便寻找胰岛素替代物,为害虫防治提供新思路。利用RNA-Seq,对滞育组与非滞育组的茶足柄瘤蚜茧蜂进行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转录组中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分析。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31个,重点分析的PI3K-Akt, FoxO, MAPK三条途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55, 21和28个。这些滞育关联基因呈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表达,发现Sos, FASN, TSC1, PRKAB等基因与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密切相关,共同影响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胰岛素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途径对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影响虫体能量代谢、脂质积累、细胞增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高温耐受能力,明确温度对亚洲小车蝗成虫体内呼吸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18~42℃温度范围内,以3℃为间隔设置9个温度处理,将亚洲小车蝗成虫置于光照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处理4 h,后于室温条件下恢复1 h。采用生化方法测定各处理成虫体内糖类代谢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脂类代谢酶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和三羧酸循环关键酶柠檬酸合成酶(CS),以及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实验所测的亚洲小车蝗雌雄成虫体内7种呼吸代谢相关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雌雄成虫GAPDH, GPDH, HOAD和CS活性分别在33, 27, 33和39℃时最高,而SOD, CAT和POD活性均在30℃时最高;所测7种酶活性均在18℃时最低。在大多数测试温度下雌雄成虫酶活性差异显著。不同温度下雌、雄成虫的GAPDH/HOAD活性比值在1.99~3.31之间,说明在实验温度下亚洲小车蝗呼吸代谢主要消耗糖...  相似文献   
6.
草地螟阿格姬蜂Agrypon flexorius Thunberg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老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蜂,国内外对其研究报道较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雌雄蜂形态相似,雌蜂个体比雄峰略大。23℃下,草地螟阿格姬蜂经卵、幼虫、蛹发育到成虫,一个世代历期为30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37 d。田间寄生率为3.04%,自然平均雌雄性比为3.97∶1。羽化在寄主成虫出现一周后开始,第5天达到高峰。交尾时间一般5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10 min。产卵时间一般为12min,卵多产在草地螟头、胸部两侧。草地螟阿格姬蜂大多进行两性生殖,少数进行孤雌生殖。在雌蜂不产卵情况下,补充各种营养的成蜂寿命均在16℃时最长;22℃,补充蔗糖,雌蜂寿命平均为17.11 d。在雌蜂产卵情况下,20%蜂蜜水最适合繁殖。草地螟阿格姬蜂在草地螟4龄幼虫的寄生率最高,平均为40.23%。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调控伞裙追寄蝇Exorista civilis滞育的重要关联基因以及代谢途径,为明确该虫在转录组水平下的滞育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TM2000对伞裙追寄蝇非滞育以及滞育的蛹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KAAS在线pathway比对分析工具对筛选出的满足padj<0.05且fold change≥32或padj<0.05且fold change≤1/32条件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根据测序结果,共获取58 050个基因。差异倍数在32倍以上的滞育关联基因(diapause-associated genes, DAGs)有454个,其中406个表达上调,共涉及134条通路,包括氧化磷酸化、柠檬酸循环及其他重要通路;48个表达下调,涉及32条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滞育关联基因主要集中在信号转导、内分泌系统、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中。【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伞裙追寄蝇转录组数据揭示了其滞育调控的重要代谢途径与关联基因。  相似文献   
8.
9.
初步记录了我国内蒙古草原双翅目寄蝇科昆虫资源,马氏网及扫网采集到寄蝇科昆虫381件;采用形态分类学方法,整理鉴定出16族47属77种寄蝇,分别占中国已知40族、280属和1 259种的40. 00%、16. 78%和6. 12%;其中28内蒙古新分布纪录种; 3中国新纪录种:短毛柔寄蝇Thelaira haematodes (Meigen,1824),湖厉寄蝇Lydella lacustris Herting,1959,黑尾鞘寄蝇Thecocarcelia atricauda (Mesnil,1967);给出主要鉴别特征、成虫和雄性外生殖器照片;提供了已知种的寄主;分析了内蒙古寄蝇科昆虫的区系组成和内蒙古温带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对不同品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取食行为,探明抗蚜因子和抗虫位点,筛选抗蚜苜蓿品种。【方法】利用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 EPG)记录苜蓿斑蚜成蚜在10个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合适的EPG参数进行抗蚜性评价。【结果】苜蓿斑蚜成蚜在取食苜蓿过程中呈现np波、pd波、A波、B波、C波、E波、F波和G波8种波形,其中E波、F波和G波的总时间在不同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在5 h测试期间,E波持续时间在敖汉上最长,金皇后和中苜3号上次之,草原2号和阿尔冈金上最短;F波总时间以准格尔、阿尔冈金和金皇后上最长,敖汉、德宝和草原2号上最短,说明前者具有较强的机械抗性而后者机械抗性较弱。以第1次刺探持续时间、总刺探时间、F波总时间、C波总时间、E波总时间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10个苜蓿品种被聚成3类:阿尔冈金、草原2号、WL168HQ、德宝、中苜2号和新牧2号为第Ⅰ类,金皇后、中苜3号和准格尔为第Ⅱ类,敖汉为第Ⅲ类。【结论】苜蓿斑蚜成蚜在不同苜蓿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存在差异,草原2号、阿尔冈金和WL168HQ在叶表皮、叶肉和韧皮部层次对苜蓿斑蚜成蚜存在抗性,金皇后在叶表皮和叶肉部位表现出抗性;苜蓿斑蚜成蚜在敖汉上能够长时间刺吸取食,因此敖汉抗性最弱。本研究为深入探讨苜蓿抗虫机理和蚜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