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单类别支持向量机方法的物种分布模型,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气候情景模式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的全球土壤数据, 模拟1981-2099年我国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潜在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 比较考虑土壤因子前后模拟结果的差异, 旨在探究土壤因子对毛竹潜在空间分布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仅以气候因子为模拟变量和同时考虑气候与土壤因子为模拟变量的毛竹潜在空间分布模拟均具有较高精度, 毛竹潜在分布区表现为面积增加并向北扩张。模拟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表征温暖程度的气候因子在毛竹潜在分布模拟中起主导作用, 而表征土壤质地和酸碱性的土壤因子以限制性作用为主。同时考虑气候与土壤因子的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模拟效率, 且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模式下毛竹潜在分布区面积增幅与向北迁移幅度均小于仅使用气候因子的模拟, 表明土壤要素对毛竹潜在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该结果对现在的毛竹潜在分布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已被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病媒害虫。相较于传统的农药控制策略,昆虫不育技术具有物种特异性和环境友好型等特点。通过释放不育雄虫的昆虫不育技术的主要障碍是在大规模饲养阶段将雄性与雌性分离,从而提高这些防治方法的成本效率,并防止释放携带和传播疾病的雌性群体。目前大多数针对双翅目害虫的遗传防治策略没有进行性别分离,少数害虫性别分离方法是基于蛹的大小或者雌雄蛹羽化时间差异进行人工识别和机械识别分离。双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及分化分子机制多种多样,其性别决定主要信号差异巨大,其多种性别决定基因已用于性别分离系统的开发。性比失衡性别分离策略通过破坏性别决定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获得雄性偏向后代,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利用性别决定关键基因的雌雄选择性剪接差异实现性别分离,这两种性别分离策略目前正在害虫不育防治中接受大规模饲养应用评估,而基于双翅目昆虫雌雄性二态和基因标记发展的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也已成功实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分离。我们对性比失衡分离策略、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和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在双翅目害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评估了这些方法在雄虫大规模饲养和释放的应用潜力,以期在更完善的性别分离技术支持下为害虫防治研究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何晓云  陈世文  张树芳  金维  彭威 《生物磁学》2011,(22):4240-4243
目的:中枢损伤是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肌苷对于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建立一侧前肢瘫痪的大鼠脑外伤模型,证实肌苷治疗促进中枢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同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建立一侧运动皮层冲击损毁的大鼠模型,通过肢体不对称实验、抓取实验等行为学观察证实其惠侧上肢功能受损,后在实验组进行肌苷药物14天,观察28天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作对比。证实其行为学上的有效性,同时对损伤侧大脑进行顺行BDA染色,探索其内在机制。结果:通过28天的观察发现经过肌苷治疗的的实验组大鼠肢体不对称实验、抓取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明显好于隐性对照组,顺行BDA染色证实其有促进损伤周围健存皮层突触再生和代偿的作用。结论:肌苷可以促进中枢损伤后大鼠残存神经元得突触再生,使其大脑能在最大程度上代偿其丧失的功能,该药物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中枢损伤治疗的前体药物。  相似文献   
4.
RNAi是由dsRNA引发的,靶向目的 基因的高效与特异的基因沉默技术.由于其高效性、特异性和便捷性,RNAi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高通量目的 基因筛选、基因治疗、药物靶标预测和农业病虫害防治等领域.考虑到RNAi效率、安全性和预期靶基因下调的潜在障碍,RNAi提供高效防治应用的前提是以合适的方式递送效应RNA.本文对近期农业重要性害虫和病媒害虫防治应用中开发的RNAi递送系统进行综述,对这些RNAi递送系统的干扰效率和多重进入位点作了比较,并展望了RNAi递送系统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完善RNAi技术在昆虫学研究和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与小骨孔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48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微创穿刺组24例和小骨孔开颅组24例,微创穿刺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尿激酶冲洗引流术,小骨孔开颅组采用小骨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短期预后.结果:微创穿刺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小骨孔开颅组短(t=7.441,P<0.001).术后两组患者血肿的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F=23.451,P<0.001),术后第1天及第3天,微创穿刺组患者的血肿明显大于小骨孔颅组(P均<0.05),但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血肿大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NHISS评分、术后三月GOS评分、并发症发生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术具有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但血肿清除率不如小骨孔开颅术.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血肿范围较小的患者选用前者更适宜.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昆虫不育技术(sterile insect technique, SIT)已被用于防治农业害虫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病媒害虫。相较于传统的农药控制策略,昆虫不育技术具有物种特异性和环境友好型等特点。通过释放不育雄虫的昆虫不育技术的主要障碍是在大规模饲养阶段将雄性与雌性分离,从而提高这些防治方法的成本效率,并防止释放携带和传播疾病的雌性群体。目前大多数针对双翅目害虫的遗传防治策略没有进行性别分离,少数害虫性别分离方法是基于蛹的大小或者雌雄蛹羽化时间差异进行人工识别和机械识别分离。双翅目昆虫性别决定及分化分子机制多种多样,其性别决定主要信号差异巨大,其多种性别决定基因已用于性别分离系统的开发。性比失衡性别分离策略通过破坏性别决定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获得雄性偏向后代,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利用性别决定关键基因的雌雄选择性剪接差异实现性别分离,这两种性别分离策略目前正在害虫不育防治中接受大规模饲养应用评估,而基于双翅目昆虫雌雄性二态和基因标记发展的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也已成功实现多种害虫的性别分离。我们对性比失衡分离策略、雌性条件性致死分离策略和可视化性别分离策略在双翅目害虫中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枢损伤是目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肌苷对于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拟建立一侧前肢瘫痪的大鼠脑外伤模型,证实肌苷治疗促进中枢损伤后上肢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同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建立一侧运动皮层冲击损毁的大鼠模型,通过肢体不对称实验、抓取实验等行为学观察证实其患侧上肢功能受损,后在实验组进行肌苷药物14天,观察28天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作对比,证实其行为学上的有效性,同时对损伤侧大脑进行顺行BDA染色,探索其内在机制。结果:通过28天的观察发现经过肌苷治疗的的实验组大鼠肢体不对称实验、抓取实验等行为学评分明显好于隐性对照组,顺行BDA染色证实其有促进损伤周围健存皮层突触再生和代偿的作用。结论:肌苷可以促进中枢损伤后大鼠残存神经元得突触再生,使其大脑能在最大程度上代偿其丧失的功能,该药物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中枢损伤治疗的前体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