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褐纹报春苣苔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纹报春苣苔(Primulina glandaceistriata)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喀斯特地区野生花卉,目前尚未有褐纹报春苣苔组培快繁的研究报道。该研究以褐纹报春苣苔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两种途径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适宜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ZT 2.0 mg·L~(-1)+NAA 0.10 mg·L~(-1)+活性炭0.05 g·L~(-1),增殖系数为11.09;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TDZ 2.0 mg·L~(-1)+NAA 0.10 mg·L~(-1),适宜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MS+ZT 1.0 mg·L~(-1)+NAA 0.10mg·L~(-1),分化系数为12.46;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1 mg·L~(-1)+活性炭0.05 g·L~(-1)或1/2MS+IBA0.5 mg·L~(-1)+活性炭0.05 g·L~(-1),生根率为100%。该研究结果成功建立了褐纹报春苣苔的组培快繁体系,为今后褐纹报春苣苔的种苗繁殖和遗传转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江西兰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据调查,保护区有30属63种,以地生兰占优势,有20属(45种);附生兰9属(15种);腐生兰2属(3种)。其中单种属16个,占九连山兰科植物总属数的53.3%。与邻近地区相比,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与广东南岭自然保护区共有属最多(24属),与甘肃麦积山共有属最少(11属)。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9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种的分布以温带分布为主体,以东亚分布为核心,占总种数的38.1%。  相似文献   
3.
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在九连山保护区建立4 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个体,以了解该区域的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群落的区系组成热带成分比较多,总体上呈现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区系特征.样地内共有植物58科、107属、221种,物种数和个体数较多的科为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群落稀有种较多,所占比例为40.72%.群落以红钩栲(Castanopsis lamontii)、米槠栲(C.carlesii)、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细枝柃(Eurya loquaiana)、罗浮栲(C.fabri)和丝栗栲(C.fargesii)为主要优势种.垂直结构由乔木上层(≥18 m)、乔木中层(10~18 m)、乔木下层(5~10 m)、灌木层(<5 m)、草本层组成.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现倒"J"型,表现群落的稳定与正常生长状态.红钩栲、米槠、罗浮柿、罗浮栲、木荷(Schima superba)、鸭公树(Neolitsea chu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呈现倒"J"型,种群稳定且处于正常增长状态.样地内未发现DBH≤15 cm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个体,该种群属于衰退型.九连山常绿阔叶林样地优势种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径级范围内以聚集分布为主.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不同物种聚集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该文报道了在中国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发现的中国兰科(Orchidaceae)万代兰属(Vanda W. Jones ex R. Br.)一新记录种——双色万代兰(Vanda bicolor Griff.)。双色万代兰与白柱万代兰(V. brunnea Rchb. f.)的形态较近似,但前者唇瓣中裂片正面粉色或黄绿色,不具纹,先端稍开裂,易与后者相区别。同时还描述了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并提供了彩色图版。该研究为兰科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对丰富我国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腐生植物无叶美冠兰食源性欺骗传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叶美冠兰是一种典型的腐生兰科植物,为揭示该物种的自然传粉机制,拓展对兰科植物生殖特性的认识,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其开展了传粉生态学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无叶美冠兰花朵具备高度自交亲和能力,但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机制,必须依赖外部传粉媒介把花粉送到柱头,实现有效传粉;绿彩带蜂是无叶美冠兰唯一有效传粉昆虫;传粉昆虫与花朵在与传粉功能相关的关键性状在形态上良好拟合;绿彩带蜂的访花活动主要发生在3个阶段:8.6%发生在9:00~11:30,80.2%发生在11:30~14:00,11.2%发生在14:00~15:30;花朵在中午强烈的阳光直射下挥发出香甜的气味。无叶美冠兰花朵主要通过挥发极具诱惑力的香甜气味和唇瓣上黄色的蜜导来诱导绿彩带蜂进入花朵中觅食,传粉昆虫与花朵在与传粉功能相关的关键性状在形态上良好拟合促成有效传粉,绿彩带蜂在整个传粉过程没有获得报酬,是食源性欺骗传粉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