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昌云  陈少谊  陈志民 《生物磁学》2009,(14):2685-2687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氟达拉滨为主的方案(FMD)化疗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以EPOCH方案化疗14例患者,比较两组疗效。结果:FMD方案化疗有效率为70.6%,高于EPOCH方案的50.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D化疗方案在对低度恶性组疗效最佳,优于高度恶性组和中度恶性组(P〈0.05);对不同临床分期(I、II、III、Ⅳ期)患者和不同免疫细胞分型患者,其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种不良反应中,FMD组白细胞减少率、转氨酶升高率低于EPOCH组(P〈0.05)。结论:以氟达拉滨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对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晚期胃肠癌患者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与其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肠癌患者共85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1~5年的随访,分别对患者化疗前后贫血发生情况、H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Hb水平与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患者发生贫血的比例(78.82%)明显高于化疗前(4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和SD组患者化疗前后Hb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PD组患者Hb值显著高于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越高,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越长,Hb的水平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正相关。结论:晚期胃肠癌患者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增加,化疗后Hb水平的变化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患者贫血症状,有利于改善晚期胃肠癌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东南区域不同稻作方式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碳足迹的影响,对促进水稻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当前推广的常规稻‘佳辐占'和杂交中稻‘甬优2640'为材料,构建4种适合福建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稻作模式: 1) 双季稻,早稻和晚稻均种植佳辐占(D-J);2) 早熟再生稻,头季稻和再生季稻均种植佳辐占(R-J);3) 中熟再生稻,头季稻和再生季稻均种植甬优2640(R-Y);4) 单季晚稻,与中熟再生季稻同期抽穗的单季晚稻,种植甬优2640(S-Y)。采用密闭静态暗箱观测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收集并检测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借用生命周期法对不同稻作方式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即碳足迹)进行数据采集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稻作方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均表现为生育前期排放量较低,到孕穗期前后达到高峰后又下降,即全生育期呈前高后低的双峰曲线,其中早稻或头季稻达到的第1个峰值较相应晚稻或再生季稻的第2个峰值高。不同稻作模式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差异显著。各种植模式全球增温潜势(GWP)表现为:R-Y>D-J>S-Y>R-J,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表现为:D-J>S-Y>R-Y>R-J;与双季稻模式相比,佳辐占再生稻模式GWP和GHGI分别降低26.1%和14.1%;与同期抽穗的单季晚稻相比,甬优2640再生季稻稻田GWP和GHGI分别降低74.3%和56.7%。不同稻作模式下水稻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38~1.08 kg CO2-eq.·kg-1,其中双季稻模式下最高,再生稻模式下甬优2640的单位产量碳足迹最低。不同稻作模式产生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CH4,其贡献率高达44.2%~71.5%。可见,再生稻种植模式能显著降低水稻全球增温潜势和碳排放强度。选用高产低碳排放的水稻优良品种并配套科学栽培技术,是有效降低稻田CH4排放量和碳足迹、促进再生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