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裸燕麦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及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裸燕麦成熟胚在IN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初始愈伤组织为白色、瘤状、外软内硬、易分化植株的非松脆类型。当在IM~IM4培养基上进行循环式调控培养,经7~8个月,初始愈伤组织转变为浅黄色、小颗粒状、生活力强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得到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悬浮细胞系。悬浮系经分化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合理化防的马尾松林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数量时空格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马尾松纯林中动物和虫生真菌群落的调查表明 ,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物种数分别占 51 %、1 2 %、7%和 2 6% ,益害生物个体数之比约 1∶ 1 0 .2个相似的林分或林间层次中 ,物种数、科数相等或相近 ,优势目相同 ,而且二者的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和蜘蛛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波动相对应地趋于一致 .主成分分析显示群落 1周年内处于“深秋准备越冬→冬眠→早春复苏→春、夏、初秋繁荣”的循环演替之中 ,其自我调节力和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对燕麦CA雄性不育材料的特征与遗传表现的研究表明,该不育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的。对原CA雄性不育材料进行改造,设计出培育不同类型不育材料的选育程序,并转育出性状独特、不育株分离比例较高的新种质。提出了利用不育新种质改进燕麦杂交技术的方法,采用改进的杂交技术建成具有高千粒重、高蛋白质、低脂肪、丰产、抗病等性状的,遗传基础丰富的后代选择群体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汉鹄 《昆虫知识》2006,43(2):183-183
由安徽农业大学张汉鹄教授与湖南农业大学谭济才教授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精装,53万字。共10章,分别阐述了我国茶树昆虫区系分布,茶树害虫来源、发生与种群演替,茶园生物群落,茶园天敌资源及其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茶园害虫生态控制与无公害茶叶生产,国内常见100余种茶树害虫的发生规律与无公害防治技术,还特约有各生产茶区专家的相关论述。书附有一批彩图.中国荣树有害昆虫名录,中国茶树害虫天敌名录,  相似文献   
5.
叶火香  崔林  何迅民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10,30(22):6019-6026
为评价茶园间作几种常见经济作物对重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蜘蛛类群数量和空间格局的影响,遂选乌牛早品种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柑桔、杨梅和吊瓜的间作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茶园,2007年9月上旬—2008年12月下旬,每旬1次调查茶丛上、中、下层叶蝉和各种蜘蛛的数量。结果表明:(1)与纯茶园相比,间作茶园叶蝉种群数量和蜘蛛类群个体数量显著地增加,间作茶园蜘蛛种数显著地增加;(2)间作茶园茶丛上、中、下层叶蝉、蜘蛛个体数量分布明显区别于纯茶园茶丛上、中、下层叶蝉、蜘蛛个体数量分布;(3)茶丛上层的嫩梢是制作高档茶的原料,而纯茶园茶丛上层叶蝉虫口百分率为54.16%,间作茶园茶丛上层叶蝉虫口百分率皆减小,并且叶蝉高峰期间蜘蛛的跟随效应增强;(4)间作增加了经济收入并减少了防治次数。认为:(1)间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蝉种群、蜘蛛类群的数量和空间格局;(2)间作可减轻叶蝉为害造成的产值损失,增强了茶园群落对于叶蝉的自然控制潜能。  相似文献   
6.
莜麦主要性状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莜麦育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莜麦杂种群体或人工引变群体中选择合乎需要的理想材料。因此,了解莜麦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相关性,对于指导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莜麦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提高育种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1.铜绿金龟子属鞘翅目、金龟子总科、丽金龟子科Rutelidae,学名Anomala corpulentaMotschulsky。 2.此虫在安徽各地几乎皆有分布。合肥地区主要以成虫为害苹果、枫杨、白杨等树树叶,损害猛烈,每年必须加以防治,否则将被倾食一光,影响生长、减少果产。 3.铜绿金龟子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开始化蛹。成虫盛发期在6月中旬,但前后延绵近3月之久。孵化的幼虫经2次脱皮,于9月生长成3龄,即以3龄幼虫潜伏于表土下6寸左右深处过冬。 4.成虫白天潜伏于表土内,傍晚太阳下山开始活动,7时半左右光线减弱至60米烛光以下便飞往寄主上交尾,交尾时间长达半小时。8时以后开始取食,直至黎明4时半方才飞回土中,日出时已绝迹。成虫寿命很长,可活一个多月。一生交尾多次。卵分期产出,散产于表土6厘米上下深处。每一雌虫一生可产卵50—60枚。成虫有伪死性,晚8时10分以后交尾活动已过,开始有趋向灯火的习性。 5.卵期一般为9天多,孵化过程中有吸水膨大的现象,胚胎发育与土壤湿度有密切关系,在土壤含水量10%—30%之间可以正常生长,低于10%便干瘪而死,高于30%终会腐烂,但是干燥致使卵壳瘪凹没有超过一半时,如遇适宜环境仍可恢复生长,在水中浸泡5昼夜捞起之卵仍然可以孵出幼虫,甚至浸上22天少数还没有死去。卵  相似文献   
8.
黑刺粉虱蛹与其蜂寄生蛹数量动态和三维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拟合了茶黑刺粉虱越冬代蛹期和第一代蛹期该粉虱活蛹及其蜂类寄生踊的种群动态模型,粉虱活蛹与蜂寄生蛹种群间的数学模型,以及该粉虱第一、二代蛹期出蜂率─时间关系模型。阐述了黑刺粉虱─寄生蜂种间的寄生关系。该粉虱蛹与其蜂寄生蛹的空间格局均是以疏松的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分的聚集分布,个体群内个体的分布是随机的。两者种群在茶丛中层的聚集强度大于下层。以Iwao法进行了资料代换。还分析了两者空间格局的时序变化和聚集原因,研究了种群数量在茶园中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达6000万亩。近年来,在马铃薯经济良好发展的带动下,马铃薯生产在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上有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各种病害随之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环腐病、黑胫病、干腐病是造成北方马铃薯田间和窖存烂薯的主要病害,一般经济损失达20%—30%,严重年份可达50%。马铃薯环腐病害难以防治是因为病菌侵染部  相似文献   
10.
防治马铃薯环腐病有益内生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1998~2000年,从大同、太原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采集健康块茎中分离到133株内生细菌,通过离体抑菌作用测定、田间和温室实验,初步筛选出5个具有促生或潜在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的内生细菌,其中118菌株定殖、促生和拮抗三种作用兼备,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