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并结合野外观察,对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进行了研究。孵卵期(5月)雄鸟的活动区面积为31.90hm^2,雌鸟为8.67hm^2。育雏期一个家族的活动区面积为15.45hm^2(6月)和17.33hm^2(7月)。繁殖季节相邻两个繁殖对的活动区有重叠。血雉繁殖季节喜欢在北坡和东坡活动,这种选择与食物的分布有关。倒木在繁殖期栖息地选择中占有一定地位。用多元总体假设检验、单变量F检验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样方与对照样方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期喜选择山脊附近下层空间较为斤阔的灌木林或林间空地。  相似文献   
2.
<正>哺乳动物的尿液挥发性成分被认为是同哺乳动物信息激素一样重要的物质,迄今报道的野生动物尿液挥发性成分研究的有狮(Panthera leo)(Andersen and Vulpius,1999)、山猫(Lynx rufus)(Mattina et al.,1991)、土狼(Canis lupus)(Raymer et al.,1986)、郊狼(Canis latrans)(Schultz,1988)、红狐(Vulpes vulpe)(Jorgensen et al.,1978)以及鼬科物种(Zhang et al.,2005)。Robert和Joseph(1991)利用山猫和土狼尿液气味抑制白尾鹿(Odocoileus leucurus)对日本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是我国保护最为成功、研究最为深入的珍稀动物之一,可以为其它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参考。20世纪70年代末期借助无线电颈圈,大熊猫的生态学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20年来微卫星标记和非损伤性遗传取样技术的联合使用,将大熊猫的保护研究工作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本文在综合所有已发表大熊猫微卫星标记的基础上,梳理了微卫星标记在圈养大熊猫亲子鉴定与遗传管理,野生大熊猫个体识别与种群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评估、扩散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其中29个重要的微卫星标记。同时指出目前微卫星标记的使用存在标记选择不统一、等位基因读数无统一规程等问题,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前瞻。  相似文献   
4.
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形式,在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基本能够实现种群自我维持的情况下,迁地保护有必要进一步进入到放归这一阶段,以复壮野生小种群或扩大大熊猫的分布范围。为野化培训成功的大熊猫选择适宜的栖息地,无疑是提高放归成功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华蓥山大熊猫预选放归栖息地的考察结果表明:当地有可食竹资源达53万吨,年净增生物量约9.9万吨,当地政府和民众极力支持大熊猫回归华蓥山,以及其地形条件便于放归后的监测等有利条件;也有人为干扰较严重、个别地区水源距离较远、植被单一,以及犬细小病毒感染率较高等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人工干预措施可以逐步缓解的问题;还有夏季气温较高、生境质量与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差异较大等对大熊猫影响程度未知的因素。所以在华蓥山开展大熊猫种群重引入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佩戴具有无线电发射功能的GPS 颈圈(Lotek GPS_ 4400M) 的放归大熊猫“祥祥”作为目标动物, 2006 年4 月至2007 年2 月,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RT)和GPS 跟踪技术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五一棚”区域, 每日监测大熊猫在野外环境下的生存状况、移动规律和觅食行为。为了比较RT 和GPS 在高山峡谷地区空间定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引入空间定位率、地形特征、空间定位差、巢域大小和日移动距离等指标来分析RT 和GPS 之间的定位差异。结果表明:RT 的空间定位效率明显高于GPS 的自动定位(P < 0. 001),分别是54.1%(绘图法)和45. 2% (≧ 2D);不同月份RT 和GPS 的空间定位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这与大熊猫不同月份的海拔活动范围和觅食行为特性密切相关。RT 位点的地形指数中坡度高于GPS,坡向和海拔高度较GPS 定位点低,两种无线电遥测方法(两点直接计算法和绘图法)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同一天位点之间的距离(空间定位差)平均450 ~ 660 m 左右;RT 与GPS 所估测的大熊猫巢域大小,除5 月、9 月和12月RT 低于GPS 外,其余月份为前者高于后者,但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日移动距离除12 月份RT 小于GPS 外,其余月份都呈现出RT 大于GPS 的格局,统计检验结果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 < 0. 05);两种无线电遥测方法所测指数之间都无明显差异(P > 0. 05)。这说明RT 遥测和GPS 定位都可以应用于高山峡谷地区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研究,而且GPS 无线电颈圈在亚高山和高山森林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荷花(Nelumbo nucifera Gaerth)作为一种著名的水生观赏植物已有很长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适宜盆栽的小型品种一碗莲尤为人们喜爱,已培育了众多的优良品种。荷花是典型的虫媒异花授粉植物,雌蕊较雄蕊早成熟一天。大部分品种为自然或人工杂种,一般依靠无性繁殖——地下茎的分株繁殖。这种方式的繁殖系数很低,有些品种每年只能分2~3株。因而,人们尝试开辟有性繁殖的途径。本文以白碗莲为材料,观察了有性过程中雌雄配子体及胚的发育情况,初步分析了影响结实率的若干因素。  相似文献   
8.
放归已被广泛应用于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管理。作为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天气条件对动物活动有重要影响。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放归动物的活动特点,对于改进放归技术和提高放归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GPS项圈数据对5只人工繁育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放归后的行为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放归个体日移动距离、日活动率和日活动强度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放归个体在晴/多云天活动性更强,日移动距离(426.74 m±17.54 m)更长、日活动率(32.60%±0.60%)和日活动强度(21.00±0.49)更高,而长时间降雨(小雨、中/大雨)会导致放归个体活动性降低(日移动距离:359.32 m±18.95 m、338.19 m±32.36 m,日活动率:24.38%±0.71%、23.25%±1.28%,日活动强度:15.22±0.56、12.97±0.79),阴天的活动性(日移动距离:345.83 m±14.27 m,日活动率:27.79%±0.56%,日活动强度:18.15±0.47)总体介于晴天和长时间降雨天之间。短时间降雨(阵雨)对日活动率(28.78%±1.81%)和日活动强度(17.82±1.46)影响较小,大熊猫活动性更接近晴/多云天。结果表明,天气条件对放归大熊猫个体的活动有显著影响。此外,尽管大熊猫属食肉目Carnivora,但是放归大熊猫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活动模式更接近杂食动物。  相似文献   
9.
圈养繁殖在大熊猫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栖息地的日益恶化、片段化和种群孤岛化已成为保护大熊猫的严重障碍。尽管就地保护濒危物种是最有希望的措施,但对于大熊猫而言,研究表明圈养繁殖也是保护这一极危物和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保护遗传多样性起以了重要作用,是延缓绝灭速率的保证。本文阐述了大圈养繁殖的必要性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熊猫为单发情动物,仅在每年春季发情一次。因此,适时配种是人工繁育大熊猫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大熊猫配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是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大熊猫的行为变化。1991-1995年,笔者在进行大熊猫人工繁育研究中,对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