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三例人骨髓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人骨髓瘤细胞株对于体液免疫发生机制、抗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培育人-人杂交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尚未见到建立人骨髓瘤细胞株的报告,我们于1984年6月开始,历时三年半,共建立三例人骨髓瘤细胞株。现将有关资料重点报告如下。一、三例人骨髓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人骨髓细胞株KM_1来自一男性病人,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分泌IgG球蛋白,尿中有Bence Jones蛋白,骨髓中有多数幼浆细胞和浆细胞,共24%。标本采自骨髓,在体外用RPMI_(1640)完全培养液中经82天原代  相似文献   
2.
1989年8月,我们见到1例8岁猕猴具有两性器官。雄性器官包括一只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歹腺和阴茎。雌性器官为一个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综上所述,此例猕猴是两性畸形,且雄性生殖器官发育略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4.
猕猴鳞状细胞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7月8日我们见1只15岁雌性病猕猴(Macaca mulatta)处死后,尸检见左侧颊囊粘膜面淡红色0.5匣米大溃疡一个,溃疡底部可见一个8×3×1.5厘米大肿块及数个小结节。肿瘤紧贴于下頜骨与舌下组织无明显分界,中央坏死。镜检见溃疡处和其他结节的组织结构相同,癌细胞呈多边形或不规则,胞浆丰富,核深染、异形性或分裂。癌细胞排列成巢状或片状,个别癌细胞角化或形成角化珠。诊断为鳞状细胞癌(原发于颊囊粘膜)。  相似文献   
5.
据Hoford等报道,在出生的1003例猕猴(Macaca mulatta)中见到3例明显的右前肢、生殖器或颜面部畸形,亦见到个别猴的副乳头、颅骨下陷、尾端等次要畸形者。但在1987年3月17日曾见到胎儿明显畸形一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界各种属中报告患有白血病者并不罕见,根据温吐勃(Wintrobe)氏的记载,在鸡、鸟、鼠、牛和狗等动物中均有报告,但是猿猴类中患有白血病的报告不多。洛克(Teodore C.Ruch)1959年综合文献共有6例慢性淋巴  相似文献   
7.
正常猕猴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猕猴血象,过去文献上有些报道。如1958年克利斯 (Krise) 氏曾报道了538例猕猴血象。1959年马秀权等报道了33例猕猴血象。1962年乌沙切夫曾报道了45例猕猴血象。本文主要报道在我们的营养饲料方法等具体条件下,猕猴的血象情况。  相似文献   
8.
免疫毒素系由具有导向能力的载体和具有杀伤能力的毒素或药物偶联形成的复合物。单克隆抗体的问世使载休的高度特异性得到解决,选择合适的“弹头”  相似文献   
9.
用人骨髓瘤细胞株和人脾脏细胞在PEG促进下进行人—人杂交,育选出能分泌抗链球菌溶血素O单克隆抗体杂交瘤S_1—19和S_1—22两株,共传了50多代,历时五个月,单克隆抗体分泌稳定,抗体为IgG型,杂交瘤染色体为68—76条而亲代细胞株仅为43条,证实杂交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猿猴类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森林地区,行群居生活,因此容易感染各种寄生虫病[Wardle,1952;Ruch,1959]而且猴群亦有进入人类生活圈的机会,许多寄生虫病是人猴共有的。研究猿猴寄生虫对防治猴病,保障猴群健康有重要作用[naliHH,1963;Kaufmann,1971],同时,应用猴子作为人类寄生虫的实验模型[Valcrio,1971;Pryor,1970],亦极有意义。最早应用猿猴作为实验动物,就是应用猴子作实验性疟疾的研究。近年来,应用幼年猴进行疟疾的实验治疗和免疫学的研究,屡见报道。而且其它人体寄生虫应用猴子作试验的也並不少见。关于我国所产猕猴猴体寄生虫的调查[尹文直 1973]材料不多,尚未见有完整的报告。为了能充分利用猴子这一宝贵的实验动物,进行寄生虫学的研究,我们将1960年到1979年中,从野外捕捉的十一批猕猴所进行的猴体寄生虫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