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9篇
  14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关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生态学研究已有记述,但涉及种群生态学内容的还不多。探究褐马鸡的种群特征,查明其种群密度繁殖能力、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鸟类种群生态学方面的内容,在学术和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2.
江苏东台采到一只白化喜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斗月26日,在江苏省东台县富东乡王沙村发现了一只白化喜鹊(Pica pica)。跟踪观察,该喜鹊与正常喜鹊同栖息于一个巢,鸣叫、飞行、觅食等均相同。它后来在玉米地里觅食时误食毒谷中毒死亡。该白化喜鹊为雌性通体绝大部分为纯白色,仅在颈基部有3—4毫米宽的深灰色羽毛,呈环状绕颈基部。嘴黑色,眼较正常喜鹊为黄,附踮青黑,尾呈楔形。经测  相似文献   
3.
25000年以来渤海湾西岸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孢粉、微体古生物、放射性碳测年、因子分析等资料,表明25000a,BP 以来渤海湾西岸的古植被,古地理环境演变既受气候冷暖变化的影响,又受海平面变化的制约。25000—23000a,BP 为高海平面时期,古植被为森林草甸植被,23000—12000a,BP,气候冷干,为低海平面时期,以草原植被为主,前期和后期为沼泽草甸植被。12000—5000a,BP 气候温凉或温暖湿润为海平面上升时期,为阔叶林草甸或沼泽草甸植被,5000a,BP 以来,气候变凉变干,为海退时期,古植被由沼泽草甸演变为盐生草甸。  相似文献   
4.
棕色田鼠种群年龄组成及其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分布在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常结群栖息于河滩、草地、芦苇地等生境中,属于狭域性分布的鼠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肽对低氧所致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低氧条件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MTT法观察肌肽对低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测定细胞培养基中LDH活力,并对细胞骨架进行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观测其细胞结构。结果:浓度为10mmol/L~20mmol/L肌肽孵育血管内皮细胞6h后,可以抑制缺氧12h和24h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活性下降,同时减少LDH的释放,保持细胞骨架完整。结论:肌肽对低氧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索添加生物质炭对黄瓜连作土壤中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减缓土壤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设置CK(不施生物质炭)、C_1(5 t·hm~(-2))、C_2(10t·hm~(-2))、C_3(20 t·hm~(-2))、C_4(30 t·hm~(-2))和C_5(40 t·hm~(-2))共6个处理,采集第三季黄瓜成熟期0~20 cm土样,分析了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C_2处理和C_3处理微生物量碳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70.62%和81.09%(P0.01);与CK处理相比,C_2处理和C_3处理的微生物量氮呈极显著增加(P0.01);土壤酶活性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CK处理相比,C_2、C_3和C_4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著增加(P0.01),C_4处理脲酶的活性提高了84.08%(P0.01),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C_3、C_4和C_5三个处理中均呈极显著性增加(P0.01)。由聚类分析可知,6个处理在欧氏距离为1.01时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是CK类、C_1类、C_2C_3类以及C_4C_5类;添加生物质炭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以减缓连作障碍;当生物质炭添加水平为20 t·hm~(-2)时,微生物量碳氮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1);添加水平为20 t·hm~(-2)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30 t·hm~(-2)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7.
植物根中质外体屏障结构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10年来植物根中质外体屏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质外体屏障指根中内、外皮层初生壁的凯氏带,或次生壁栓质化和木质化,以及植物体表角质层组成的保护组织,能隔绝水、离子和氧气不能自由进出植物体的屏障结构,具有保护植物体的生理功能。根中凯氏带的分子发育机理研究表明根内皮层类似哺乳动物上皮组织的保护作用。植物根中质外体保证内部各种生理代谢在稳定的内部环境中进行,是植物适应各种逆境的重要屏障结构。根中质外体屏障在植物适应干旱、洪涝灾害、离子胁迫和病虫害的侵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索适应并修复极端生态环境的植物资源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是新疆北部地区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2015年7月在该地区采集藻类植物标本共50号,在对标本鉴定过程中,发现新疆鼓藻类植物新记录有11个分类单位,隶属于5个属,包括7种4变种,分别为:线纹新月藻近平截变种[Closterium striolatum var.subtruncatum(WestWest)Krieger]、埃伦宽带鼓藻[Pleurotaenium ehrenbergii(Brébisson)De Bary]、长圆凹顶鼓藻[Euastrum oblongum(Greville)Ralfs]、瘤状凹顶鼓藻(Euastrum verrucosum Ehrenberg ex Ralfs)、乳突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papillifera Brébisson ex Ralfs)、托马森微星鼓藻(Micrasterias thomasiana Archer)、双眼鼓藻张开变种(Cosmarium bioculatum var.hians WestWest)、斑纹鼓藻宽变种[Cosmarium conspersum var.latum(Brébisson)WestWest]、项圈鼓藻(Cosmarium moniliforme Ralfs)、雷尼鼓藻(Cosmarium regnellii Wille)和雷尼鼓藻膨大变种[Cosmarium regnellii var.dilatatum(Messikommer)KriegerGerloff]。并对其11种新记录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蒙古裸腹溞与褶皱臂尾轮虫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实验室内将蒙古裸腹溞按0.06、0.10、0.30、0.60个·ml^-1的密度与褶皱臂尾轮虫(密度为0.3个·ml。)进行}昆合培养,同时按上述密度分别单种培养了蒙古裸腹溞和褶皱臂尾轮虫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与褶皱臂尾轮虫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当二者共存时,褶皱臂尾轮虫对蒙古裸腹溞种群产生压制作用,使蒙古裸腹溞在混合培养体系中以很低的密度存在,而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受蒙古裸腹溞影响不大.通过进一步的饥饿实验发现90%的褶皱臂尾轮虫经过144h饥饿后仍然存活,而经过120h饥饿后的蒙古裸腹溞100%死亡,褶皱臂尾轮虫耐饥饿能力较强是其在与蒙古裸腹溞竞争中获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生产是主要的碳排放源,探明不同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4—2013年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播种面积、农田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了该区粮食生产碳足迹.结果表明: 2004—2013年,东北地区3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最高,平均达到(2463±56) kg CE·hm-2,玉米次之.玉米的碳足迹上升趋势最明显,从2004年的1164 kg CE·hm-2增加到2013年的1768 kg CE·hm-2,增速为67 kg CE·hm-2·a-1.在碳足迹构成中,化肥贡献最大,分别占水稻、玉米、大豆总碳投入的45%、90%、83%.水稻生产中灌溉用电所占比例为29%~42%,远高于玉米和大豆.东北三省碳足迹差异显著,3种作物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均在吉林省最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均在黑龙江省最低.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粮食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东北地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