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分离出一株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通过PDAY培养基培养后,进行了培养特性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PDAY培养基培养菌丝体,电镜扣描获得菌丝微观形态,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有关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其ITS区与撕裂蜡孔菌同源率为98.8%~100%,属于一单独分支中,与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射脉菌(Phlebia albida)及齿白木层孔菌(Leucophellinus irpicoides)的同源率为83.7%、81.2%及83.5%.结论:形态结果及分子鉴定表明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培养成功,菌丝体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裂褶菌培养、鉴定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获得裂褶菌的纯培养物,鉴定培养菌丝,并分析子实体及菌丝氨基酸含量.方法:利用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培养菌丝,扫描电镜观测其菌丝特征,结合ITS区序列分析,并利用出菇试验分析其菌丝体,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定裂褶菌子实体、菌丝体氨基酸组成.结果: 菌丝体ITS区序列与子实体完全一致,出菇试验亦表明裂褶菌菌丝体培养成功,子实体及菌丝体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两者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相当,菌丝体总氨基酸含量14.01%,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15.59%,其中菌丝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38.60%)比子实体稍高(37.95%).结论:裂褶菌菌丝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作为重要的氨基酸来源及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