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东南古蔺铁索桥剖面志留系兰多维列统沉积时的古地理位置处于滇黔桂古陆之北的陆表海环境。埃隆阶上部石牛栏组从下段薄层泥状灰岩形成之后,相变为上段的生屑-砂屑灰岩夹含少量粉砂质泥岩,展示海水深度变浅的过程。本文基于该剖面露头和灰岩薄片鉴定,专述石牛栏组上段生物-沉积类型并分析浅海环境指标。石牛栏组上段粉砂质泥岩中大化石稀少,而灰岩层中底栖型后生动物壳相化石具有中等多样性,少量出现能鉴定属级的大化石密集层,可识别3种不同水动力强度改造的腕足类介壳滩;该段上部赋存珊瑚-层孔海绵原地格架生长建造的小型点礁,标定了该时期最接近滇黔桂古陆的后生动物造礁群落生态域分布点。石牛栏组上段不同粒度的壳相生屑颗粒与泥状灰岩砂屑构成灰岩的重要组分;海底环境指标,特别是不同水动力强度作用主导了灰岩中颗粒与灰泥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3130XL遗传分析仪系统研究了白纸上的潜血指纹经茚三酮熏显后对于DNA-短串联重复序列(STR)荧光图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未熏显)相比,潜血指纹经茚三酮熏显后DNA检出效率有所降低;经茚三酮熏显后的潜血指纹,随着潜血指纹浓度的稀释,能够检出的基因座数逐渐减少。本文对案件现场的证据提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多光子显微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低损伤性、可对活体长时间成像等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并且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脑部疾病的研究中,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可实现对复杂神经网络的研究,包括对脑部神经细胞、血管、肿瘤等进行实时成像并研究各自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进一步揭示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导检测治疗方法的开发.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光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总结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脑中风、脑肿瘤等多种脑部疾病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并对多光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预期其在脑部疾病的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沙门氏菌分离株致病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采集经分离鉴定的55株鸡源沙门氏菌,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通过小鼠致病试验检测致病性。结果显示,所检测的质粒毒力基因spvR、spvA、spvB、spvC、spvD,检出率均在60%以上;所检测的毒力岛毒力基因invH、sipA、sipB、sopA、sopD、avrA、hilA、iacP、prgK、ssaB、ssaQ、sifA、sseL、ssrA、ttrB、mgtC、misL、rmbA、rhuM、sugR、orf319、siiD、siiE、spi4H、sopB和pipC中,ttrB检出率最高,为92.73%,sifA检出率最低,为5.45%。55株分离株对小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测定其中10株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4×10~7~3.18×10~8CFU/mL,毒力基因检出数量越多的分离株,其LD_(50)值越小,毒力越强。本研究结果揭示,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分离株普遍携带毒力基因,其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呈现正相关,为深入研究沙门氏菌的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种子休眠的建立、种子萌发、根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F-box蛋白是E3泛素连接酶SCF复合体的组成部分,通过特异识别和调节底物蛋白水平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分析GEO基因芯片,筛选到38个受ABA调节的拟南芥候选F-box基因。选择其中6个F-box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研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启动子,发现候选基因含有大量ABA、干旱和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基因表达谱,发现部分基因在保卫细胞、种皮、花粉和衰老叶片中呈现高表达;大部分基因在ABA处理、胁迫和种子吸胀过程中表达量改变显著。这些分析结果为深入研究ABA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抗逆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高CO2浓度对百合某些生理生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以生产花卉的温棚为设施,采用半封闭式CO2供气系统,研究不同CO2浓度对切花百合(Liliumdauricum)叶片光合速率和某些物质含量及开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群体Pn、叶绿素(a+b)、叶绿素a、蔗糖、葡萄糖、氨基酸总量、脯氨酸含量等指标,600μmol*mol-1的CO2比对照依次提高54.3%、20%、38%、23%、22%、8.9%、31.2%;800μmol*mol-1的CO2比对照依次提高25%、20%、36%、10.8%、8.7%、10.6%、17.8%;1000μmol*mol-1的CO2比对照依次提高3.4%、14.0%、32%、7.6%、7.4%、-0.5%、7.1%.其中600μmol*mol-1的CO2更有利于百合叶片群体Pn和所测有机物含量的提高,也有利于花蕾的形成和生长,提前花期,提高切花瓶插期间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7.
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激发光的调制频率、CCD所记录到的光强度、荧光寿命的大小以及权值对二组分荧光寿命成像显微术的频域外差法测量及数据处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改进测量精度的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调制频率和染料,使调制频率ω和荧光寿命τ满足(14)和(15)式;增大CCD的积分时间等。  相似文献   
8.
高等植物自花花粉的识别与拒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等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雌蕊识别并拒绝遗传上相近的花粉,防止近亲繁殖、保持遗传多样性,该机制被称为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植物自交不亲和性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芸薹属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S-RNase调节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以及罂粟花科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研究比较深入。最近的研究表明,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途径参与芸薹属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S-RNase调节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另一种蛋白质降解途径,即半胱-天冬胺酸特异的蛋白酶介导的细胞程序化死亡似乎参与罂粟花科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本文回顾了3种自交不亲和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就其自交不亲和性机制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吐丝授粉期两种密度条件下的两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剪1/2叶、剪1/2穗和断1/2根的研究发现:剪叶、断根减源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浓度下降2.19%~38.6%,剪穗缩库后可溶性糖浓度上升23.17%~38.5%,而单株生产力降低4.1%~40.94%。试验表明:玉米产量的形成与源库关系的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颗粒裂解肽G13结构域的重组表达及蛋白质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构建表达是获得抗菌肽的一种成本较低的方法,本实验人工合成G13结构域编码DNA序列,PCR扩增后,用T-A克隆法与pBAD/TOPO ThioFusion表达载体连接,通过PCR鉴定筛选出正确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Top10中对目的蛋白进行表达,大肠杆菌工程菌经阿拉伯糖诱导后取样,用SDS-PAGE检测表达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表达蛋白的结构特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在原核系统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高达67%以上,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蛋白结构预测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原有的α螺旋活性结构无改变,从而为抗菌肽高效生产提供了有效可靠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