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雄麝的香腺和香囊在麝香分泌及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于1986—1988年对四川米亚罗养麝场的22头实验雄麝进行了泌香机理实验研究。本文报道了雄麝香腺摘除、香囊容积测定和观察以及雄麝泌香期囊温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雄麝香腺是分泌麝香香液的器官;香囊不仅是麝香贮存器官,而且也是酶促反应和麝香最终形成的器官。  相似文献   
2.
在雄麝的自然泌香期外,应用外源性丙酸辛丸酮可以诱导雄麝产生第2次泌香反应,这种生理诱导技术的正确合理运用,可以显著地提高麝香年产量,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应用雄激素诱导泌香曾有过报道,但诱导产香量较低,且限于1年的实验观察,对于连续两年以上诱导泌香实验尚未见报道。我们经多次实验筛选,采用丙酸睾丸酮诱导,初始量50mg,间日递增25mg诱导技术,连续3年诱导产生第2次泌香,并观察了产香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自然香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野生紫斑牡丹和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特性及与其致濒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生牡丹种子一般较小,而且不同产地之间形状、大小差异较大。其萌发特性与栽培牡丹相比也有较大差异:萌发期长达半年以上,且萌发温度在10~15℃为宜,超过20℃则明显不利于生根及上胚轴生长。四个不同分布地的四川牡丹种子萌发率较一致,均在60~77%之间。三个不同产地的紫斑牡丹种子萌发率则相差甚远,分布于甘肃文县的萌发率达76%,而分布于陕西略阳和湖北神农架的萌发率则分别只有12%和4.4%,出苗率则更低。本文认为紫斑牡丹的种子特性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几种沙漠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引种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几种沙漠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引种栽培尹林克(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新疆吐鲁番838008)Resourcesofseveralspeciesofwildmedicinalplantsindesertregionandtheirintrodu...  相似文献   
5.
例①白菜与萝卜杂交得到的种子一般是不育的,但是偶尔发现有个别种子种下去后,可产生能育的后代。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染色体的结构变异;B、基因自由组合;C、染色体加倍;D、基因突变。由于题目中有“一般不育”、“偶尔发现个别种子能育”这样一些语句,因此不少考生便选择答案D,以为基因突变频率低,只有基因突变才会偶尔发现个别种子能育这种可能。此题正确的答案应是C。导致出现解此题错误的原因是忽视了白菜与萝卜是两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体外发射式植入刺激器的结构和电路原理。该机不但体积较小,耗电少,且可选择较强刺激电压,其植入部分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并初步观察了用此刺激器刺激骶神经以恢复截瘫狗排尿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潘耀  尹云鹤  侯文娟  韩皓爽 《生态学报》2022,42(19):7978-7988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黄河源区生态系统保护及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之一。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是影响生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定量化土地利用方式、强度及格局和植被覆盖格局对生态质量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对黄河源区生态质量的耦合效应尚不明确。基于2000年和2015年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类型及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InVEST模型探究了不同时期黄河源区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揭示了生境质量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响应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与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未利用土地向草地的转移。植被覆盖变化方面,源区生长季NDVI整体上升。从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来看,黄河源区生境质量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高值分布在南部及中部地区,低值分布在北部布青山、东北部高海拔区及黄河乡的黄河沿岸。相较于2000年,2015年黄河源区生境质量平均提高11.47%。草地面积和NDVI与生境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NDVI是提高黄河源区生境质量的重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突出了NDVI对提高黄河源区生境质量的主导作用,可为未来源区生态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是参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重要成员。造林可以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但造林初期驱动的土壤理化因子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分析由珍稀乡土树种组成的三种新造混交林(BB:银杏Ginkgo biloba-桢楠Phoebe zhennan;CB:香椿Toona sinensis-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桢楠Phoebe zhennan;MB: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香椿Toona sinensis-玉兰Yulania denudata)表层(0-20 cm)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功能类群及其土壤理化因子,并以草灌化未造林地作对照(CK),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对不同林型造林初期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高于CK,表现为MB>BB>CB>CK,主要受到土壤孔隙度、水解性氮的影响。(2)土壤真菌门水平优势类群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子囊菌门占绝对优势,MB中的被孢霉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K(P<0.05)。与CK相比,球囊菌门与Leptodiscella相对丰度在各林型中均降低。(3)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与置换多元方差(Adonis)分析表明,造林初期,造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1)。冗余分析(RDA) 分析表明全钾、水解性氮、土壤容重及土壤碳氮比是影响真菌群落指示种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被孢霉门与水解性氮、碳氮比、全氮、非毛管孔隙度、含水率均呈正相关,与全钾呈负相关。(4)真菌群落主要以腐生营养型为主,病理营养型次之;造林后腐生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降低,而土壤腐生菌的相对丰度在BB与MB处理中反而显著增加(P<0.05);MB处理中动物病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真菌优势功能类群主要受到土壤pH、土壤孔隙度、土壤碳氮比(C/N)、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的影响。造林初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类群发生了显著改变,阔阔混交林较针阔混交林变化更加明显,其中多种阔叶树混交林病原菌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9.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藏羚(Pantholopshodgsoni)的集群类型有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5种形式。2002年7月~2003年12月,在可可西里地区沿青藏公路设立试验区,直接观察到936群次,计13795只次藏羚。藏羚的集群类型受到生育周期的影响,季节间差异显著。春季以雌性群(60.49%)和雄性群(30.86%)为主;夏季和秋季主要为雌性群(41.65%,49.66%)和母仔群(49.36%,33.67%);雌雄混群(58.14%)主要出现在冬季。雄性群在1年中很少见,尤其是夏秋两季,冬季较为常见,多由亚成体雄性组成。独羚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占11.32%。常见的集群大小为2~20只,占71.90%,其次是21~200只的群,占16.35%;>200只的集群极少,仅占0.43%,且仅出现于夏季产羔往返迁徙途中。藏羚的集群大小受竞争、捕食风险以及迁徙繁殖的共同影响。藏羚的集群极不稳定,交配期雌雄混合群受雄性亚成体的干扰经常改变,而在迁徙季节大群和小群之间的转换也很频繁。大型集群为雌性群或母仔群,其最适集群大小为2~20只。  相似文献   
10.
以蟹爪兰茎段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和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蟹爪兰无菌体系的建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段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蟹爪兰茎段最佳消毒方式是75%酒精30 s+0.1%HgCl2 10 min;茎段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是MS+KT 4 mg/L+NAA 0.1 mg/L;生根最佳培养基是1/2 MS+NAA 0.5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