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年来,我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从初一到高三的学生错读生物学常用字的现象较普遍。为了摸清学生读音识字的情况,我于1991年10月份在高二两个班57人自愿参加下进行了摸底测试,结果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2.
海洋红藻和蓝藻中的别藻蓝蛋白结构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枸杞组织培养中形态发生与核酸蛋白质合成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枸杞叶片组织培养中形态发生与核酸、蛋白质合成动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培养初期,先以外层少数叶肉细胞开始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接着DNA也开始合成。在分生细胞团及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三种大分子的合成一直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当愈伤组织分化为芽时,DNA和RNA的合成明显下降,而蛋白质的合成还很旺盛.  相似文献   
4.
伊贝母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异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菠萝心腐病的防控效果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结果】相比常规施肥处理(CK)和普通有机肥处理(YJ),生物有机肥处理KN (羊粪有机肥+泥炭土+枯草芽孢杆菌)和生物有机肥处理KY (羊粪有机肥+椰糠+枯草芽孢杆菌)均能显著降低菠萝心腐病的发病率,且KN处理的防控效果最佳。生物有机肥(KN、KY)施入后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高于CK和YJ处理,并形成了明显不同的细菌群落结构。与CK相比,生物有机肥KN处理显著提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丰度,KY处理中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显著增加;属水平上,生物有机肥中的蔗糖伯克霍尔德菌属(Paraburkholderi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丰度均显著提升。方差分区分析(variance partitioning analysis, VPA)表明,土壤化学性质(36.29%)对细菌群落影响最大,其中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关键因子,此外发病率(22.53%)和肥料偏生产力(16.42%)也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重要因子。【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KN、KY)能改变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降低发病率,对菠萝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脉叶罗汉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脉叶罗汉松(Podocarpus neriifolius D.Don)的枝叶中分离到11种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物理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醇(1)、β-谷甾醇硬脂酸酯(2)、β-谷甾醇(3)、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3)、罗汉松双黄酮 B(podocarpusflavone B,12)、罗波斯塔黄酮-7″-甲醚(robustaflavone-7″-methyl ether,13)罗汉松双黄酮 A(podocarpusflaveone A,14)、罗波斯塔黄酮(robustaflavone,1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16)、2″-O-鼠李糖扫帚黄甙(2″-O-rhamnosylscoparin,23)和2″-O-鼠李糖牡荆黄甙(2″-O-rhamnosylvitexin,24)。其中,化合物23和24为首次从罗汉松科分得的化合物,化合物8、13和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鼻咽癌是一种来源于鼻咽上皮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特征之一是易发生淋巴转移,但是目前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circPVT1是由PVT1基因2号外显子反向拼接形成的环状RNA (circRNA),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本文探讨了circPVT1在鼻咽癌侵袭迁移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RT-qPCR检测circPVT1及其下游miRNA和FSCN1在鼻咽癌细胞的表达情况,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circPVT1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RNA pull-down实验检测circPVT1结合的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24-3p和let-7a-5p靶向抑制FSCN1 mRNA表达。结果 在鼻咽癌细胞中过表达circPVT1可以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迁移,而敲低circPVT1则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进一步研究发现,circPVT1可以通过竞争性吸附miR-24-3p和let-7a-5p,上调FSCN1的表达,从而促进鼻咽癌细胞的侵袭迁移。结论 circPVT1通过miR-24-3p/let-7a-5p/FSCN1轴促进鼻咽癌细胞侵袭迁移,证实c...  相似文献   
8.
伊贝母(F.pallidiflora Schrenk)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NAA 1.0mg/L+6-BA2.0 mg/L的MS培养基上,在培养10天前可产生大量单细胞到多细胞胚性细胞团,培养10至15天,逐渐形成大量球形胚。利用这样一个实验体系,在培养0、1、2、3和4天后加入放线菌素D(AMD,20μg/ml)和环己亚胺(CHM,20μg/ml),继续培养至第6天,分析大分子代谢动态和观察胚性细胞团的形成情况;培养6和10天后加入同样浓度的AMD和CHM。继续培养至第15天,分析大分子代谢动态及观察球形胚形成情况。结果表明:(1)培养0、1、2、3和4天加入AMD的分别抑制胚性细胞团的100%、63%和45%,加入CHM的抑制100%、85%和75%,培养6和10天后加入CHM抑制球形胚的100%和75%;(2)DNA、RNA和蛋白质在胚性细胞团和球形胚形成时出现两个峰值,其中RNA变化剧烈,最早出现峰值。AMD和CHM分别抑制RNA和蛋白质的合成;(3)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在胚性细胞团和球形胚形成过程中顺序表达,AMD和CHM分别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对其进行规律性抑制。根据以上结果,本文对伊贝母体细胞胚胎发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植被时空变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依据青藏高原众多断陷盆地湖相沉积中所取得的植物化石及孢粉学资料,间接证明中新世以后,青藏高原广大地区的亚热带常绿和落叶森林趋向减少,由桦木科、山毛榉科等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所组成的亚热带山地的落叶阔叶林显著增加。至上新世晚期,当在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区生长着由高山栎组(QuercusSect.Brachylepides)和雪松(Cedrusdeodara)为主要组成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时,而青藏高原北缘毗邻柴达木盆地的昆仑山垭口地区,则分布着由云杉、冷杉、桦等组成的亚高山针叶林。进入距今240多万年的第四纪、伴随着全球性温度变动,引起森林和草原植被的多次交替,在早更新世间冰期时,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区淡水湖沼广布,湖区仍有亚高山针叶林生长。至晚更新世,高原隆升高度接近现在时,森林面积退缩,植物区系组成和植被分区更加接近现代。值得注意的是,取自高原湖泊较高时间分辨率的孢粉学资料,揭示末次冰期间冰段、盛冰期、新仙女木期和大暖期植被和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0.
以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ill)无菌苗幼嫩茎叶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本文比较了秦荒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几种酶的活性及同工酶变化。过氧化物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均在球形胚阶段出现一活性高峰;酯酶同工酶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伴有特征带E_2、E_6的出现;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与体细胞胚发育程度呈正相关。所以认为只要综合运用这几种同工酶的实验数据,就可以灵敏检测体细胞胚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