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课堂教学有其本身特点和内涵,通过观察生命活动现象,了解生命活动规律,去认识生命活动本质。《生理卫生》是向中学生讲授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卫生保健的一门学科。人体是个复杂、奇妙的机体,如何去向学生介绍,观察人的生命活动,特別是观察人的心脏活动,了解心脏的生理知识,沒有比较复杂的医学仪器是难以实现的。在中学的课堂里也不可能利用临床医学上的方法去进行研究,或解剖大型哺乳动物去演示。两栖类动物(青蛙、蟾蜍)是实验的好材料,也适于幻灯投影演示。通过电化演示放大,产生由“静”变“动”的效果,给学生以直观的感性知识,逐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概念。  相似文献   
2.
3.
Act0988菌株产对柑橘青霉等多种霉菌具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对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的关系,以为后续开发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筛选及发酵工艺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以菌株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三角瓶液体振荡培养研究碳氮源、温度、pH及氧与菌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Act0988菌株为多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olychromogenes),菌株生长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发酵液生物量5.8 mg/mL;酵母膏与蛋白胨为最佳氮源,生物量5.7 mg/mL左右。菌株最适温度28℃,生物量6.0 mg/mL。最适初始pH7.0,生物量6.2 mg/mL;最适装液量60 mL/500mL,生物量6.3 mg/mL。Act0988菌株易培养,发酵液抗菌活性强,菌株产抗菌物质具有突出的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RAPD技术在龙眼品种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RAPD技术结合聚类分析,研究了龙眼(DimocarpuslonganLour.)35个样品的分类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荔枝本”和“荔枝龙眼”两个品种是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和龙眼天然杂交种的可能性很小;“荔枝本”、“南湖焦核”等品种为变异较大的龙眼突变品种;“焦核龙眼”品种基因组间差异较大;“东壁”龙眼可能有同名异品种现象;“红核子”等实生栽培品种可能有一定的基因突变。龙眼品种拟分为6个类,其中“水涨”、“乌龙岭”、“油潭本”等12个品种多为核大皮厚的宜制干的品种,可以归类为水涨乌龙岭类;“赤壳”、“福眼”、“蕉眼”、“处暑本”为代表的11个品种可以划归为赤壳处暑本类;东壁系列品种分类为东壁类;“立冬本”、“南湖焦核”、“荔枝本”品种与上述品种差异较大,暂分别独立分为各自相应的类。这些结果表明RAPD技术有可能解答传统的龙眼形态学等分类方法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自体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新生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SD大鼠外周动脉血,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应用含有VEGF和bFGF的特定培养基体外培养,得到内皮前体细胞;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得到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植入缺血心肌局部区域。对照组动物注入细胞培养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梗死心肌微血管新生更为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局部移植外周血来源的自体内皮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对局部梗死心肌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可在不同时点不同程度恢复心肌收缩力,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动物在觅食过程中,尝试取食陌生食物会给其带来潜在的风险或是利益。许多动物在首次遇到陌生食物时,不会立即对其进行取食,甚至感到恐惧而避开,这是动物应对陌生食物和环境的一种恐新行为(neophobia)。2010年10—12月,对广东省四会市圈养条件下的犬蝠Cynopterus sphinx取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实验中犬蝠首次面对陌生食物(苹果)刺激时表现出2种不同的行为,14只实验个体中,6只在首次面对陌生食物时直接对其进行取食,定义其为探索者(explorer);而另外8只对陌生食物表现出了恐新行为,定义其为恐新者(coward)。在人为施加的环境压力下,恐新者经过反复试探,首次成功取食陌生食物后才接纳陌生食物。雌雄个体间(Mann-Whitney U test:雌性31.3 min±8.5 min,n=6,雄性122.8 min±16.2 min,n=5,U=721.0,P<0.001)及亚成体与成体间(Mann-Whitney U test:亚成体20.9 min±10.9 min,n=3,成体72.9 min±9.7 min,n=11,U=901.0,P<0.001)在首次取食行为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雌性和亚成体个体更易于接受陌生食物。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犬蝠对陌生食物首次取食的这2种行为差异各自有其生态学意义,探索者的行为利于拓宽取食食物源,以应对野外多变的环境;而恐新者的行为可防止摄入过多有毒或营养过剩的食物。雌性倾向于探索陌生食物,可能与其在种群中的繁殖地位有关;亚成体积极探索陌生食物的行为则体现出其取食经验上的缺乏,同时也利于将陌生食物引入种群食谱中。行为的多样性利于种群繁衍,本文探讨了2种取食策略各自的利弊关系。  相似文献   
7.
那是2005年十月的一个紧张的周五下午,我们四个人在实验室里拼命地工作,害怕我们的结果随时会被抢先报道。(这是一个无端的担心,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最近找到了一个与一种相对常见的皮肤疾病相关的基因的第一个突变,但是我们的结果并不是完全有意义,我们推测在这个基因中一定还隐藏着另一个突变。第二个突变也许能够解释我们在患者家系中观察到的奇怪的遗传模式,那似乎也暗示了一个更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TT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TV是1997年Nishizawa发现的一种与人类隐源性肝端正有关的新型肝炎病毒,TTV为单链DNA病毒,无包膜,基因排列与鸡贫血病毒CAV相似,可能为人类第一种环状病毒,基因序列全长3852bp,有3个开放读码框架,TTV按基因结构分G1-G9等9型,各型又分2-3个亚型,不同种属的基因分型有差异,TTV有血源性=肠源性等感染途径,感染者均伴有ALT的异常,但大部份无肝脏损害的生化、组织学证据,TTV在肝内复制,不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中,确切的致病机理不详,关于TTV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组转录本长度>200 nt(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ncRNA可在多个层面调节基因表达,其功能失调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很多人类疾病密切相关。本文概述lncRNA的种类、功能与疾病的关系,讨论基于lncRNA基因编辑、干细胞修饰及其与miRNA、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的治疗潜能。  相似文献   
10.
从饮食结构、饮食风味、饮食习俗等3个方面分析了福建省的饮食文化,得出福建省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挖掘和保护力度不够、数量不多的问题,应当将饮食文化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