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镉对雄性小鼠生精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镉对小鼠生殖力和生精细胞的作用,本文对氯化镉处理后的雄性小鼠进行了交配实验,以观察其对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的影响。测定比较了注射镉后,小鼠成熟精子的总LDH酶和LDH-X酶的活性;还用双向电泳方法分析了成熟精子的蛋白质变化。结果表明,处理组在怀孕率、每窝产仔数及子代性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成熟精子的总LDH活性经镉处理后未发现明显变化,但镉能显著地抑制与精子运动的能量有关的LDH-X酶的活性。双向电泳图谱表示,镉处理后,精子中含量较少的三组蛋白质或消失不见,或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蒋耀青  李芳媛  孙海源 《遗传》1981,3(5):31-32
实验动物外周血及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片 技术,已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广泛地应用于ik 遗传、动物分类学以及医学的研究中。为了探 索理化因素对动物和人体的影响以及人类群体 中染色体的多态现象,也必须分析染色体。近 年来,在实验动物领域内,科研工作者围绕着单 性生殖、细胞融合、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的诱发, 以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DNA 的晚复制等方 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 展。当前,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可靠的检查动物 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的核型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孙海源  张乃昌  蒋耀青 《遗传》1981,3(1):35-35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早有报道川。近 年来对难度较大的小鼠外周血培养的染色体制 片也有报道[2,3],但由于耗时较长,效果不够理 想。为此,我们在PrasadE9〕和Clement等[53试验 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小鼠外周血染色体的快 速制备法(总共只需要6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4.
用雌性畸胎瘤LT细胞(具有两个X染色体)为材料,在离体条件下诱导分化。通过对X连锁的HPRT和G6PD等酶的定量分析,并与Pcc3/A/1畸胎瘤细胞(XO型)对比。结果表明,HPRT与G6PD酶比活性在分化后的LT细胞中,以及在已分化的胚胎体重新种植并传代后的细胞中,均与Pcc3/A/1(XO型)细胞相似,比未分化的细胞降低了一半左右。这些结果可认为,在雌性畸胎瘤细胞离体分化过程中,发生了X染色体的生化分化。  相似文献   
5.
1.本实验以2—3月龄平均体重35.5克的昆明种雄性小白鼠睾丸组织为材料,按Dietrich-Parat法固定。为了比较固定剂对细胞核构造的影响,部分组织用Carnoy、Flem-ming及1%OsO_4固定。制成厚度为2微米的石蜡切片。按Hotchkiss(1948)PAS法染色,用苏木精、Carazzi法复染。以Oakberg(1956)确定的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12个期的分期标准为基础,对各期精小管接近圆形的横切面中各类细胞进行了观察及统计。 2.对小白鼠精子发生过程中三类精原细胞进行了精确的分类,并对各类精原细胞的各分裂相做了较详细的形态描述。 3.三类精原细胞各分裂相在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分布频率的统计证实,A型、中间型、B型精原细胞的分裂峰依次为生精上皮发育周期的第Ⅰ、Ⅱ、Ⅸ、XI期;Ⅳ期及Ⅵ期。据此结果还讨论了精原细胞的繁殖及复(更生)问题。 4.精母细胞在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的分布统计表明,精母细胞的前细线期、细线期、偶线期、双线期分别以在Ⅶ、Ⅸ、Ⅺ,以Ⅺ期精小管切面中分布为最多;粗线期除Ⅺ期外各期均有;终变期、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及次级精母细胞各分裂相只存在于Ⅻ期中。初级精母细胞的前细线期及粗线期随其发育核也增大,前者在第Ⅷ期达最大值,后者则在第Ⅸ期增长基本结束。精母细胞其它各期核的大小无显著变化。 5.生精上皮发育周期各阶段中精细胞核的变化规律与Oakberg(1956)的报导基本上是一致的。 6.生精上皮周期各阶段中各类细胞退化频率的统计表明,精原细胞自然退化的频率很低。精母细胞以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第一、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退化频率较高,尤以Ⅸ—Ⅻ期最明显。精细胞的退化频率则以第Ⅸ期为最多。 7.初步比较了Dietrich-Parat、Carnoy、Flemming及1%OsO_4四种固定剂对细胞核构造的影响,证实了上述四种固定剂除对间期细胞核的构造有些影响外,对外在其它发育阶段的各类细胞核的构造均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快速简便的NOR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海源  李芳媛  朱苏玲 《遗传》1988,10(4):43-44
自Good pasture等(1975)",首先用Ag-As银染 技术对9种动物中期染色体的核仁组织者(NOR)进 行了特异性染色以来,Ag染色已日趋广泛。M川er 等‘,,“。’认为,A g- As选择地染中期及前间期染色体 上转录活化的RNA 基因(18S和28S rRNA基因) rDNA的位点。这些结果与Hsu等t37用DNA/RNA 原位杂交定位核糖体的作用子所得的结果是一致的。 但Henderson等‘3,+,及Howell等【‘,则认为A g- As 是染核仁组织者上和rRNA转录相联系的特异酸性蛋 白质,而不是染rDNA, NOR研究正在不断地深人,方 祛也在不断地改进。同时,由于它可得到燕似于原位 杂交的结果,所以Ag染色法现已成为表征一个基因 功能的一种准确方法。在动、植物细胞遗传学、临床及 肿瘤细胞遗传学、体细胞遗传学以及在进化与发育等 研究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所用的染色 方法耗时较长,一般需3-24小时。同时,由于氨银及 甲醛显影液不稳定,使显影时间不易标准化,故需对 Ag-NOR的显影进行显微镜检。因此操作较繁杂。找 们在Goodpasture"’和Howell等‘,’的实验基础上, 摸索了NOR快速、简便(只用1.5-2分钟,一步操作) 的染色法,得到较理想的结果。这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性别问题,特别是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一直是生物学界探究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企图达到人工控制性别的目的。过去,国外主要用分离X、Y两类精子的方法来进行性控,  相似文献   
8.
自从1949年Barr等发现异染色质小体后,许多学者对雌性哺乳动物间期细胞核中的异染色质结构进行了研究。Ohno等证实,这种性染色质是从一条X染色体衍生而来的。1961年Lyon首先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接受的“单个活化X染色体”的假说,认为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正常哺乳动物的雌体中的两条X染色体在遗传上是活化的。但发育  相似文献   
9.
通过注射促性腺激素引起家兔超数排卵,国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随着国内外动物早期胚胎移植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外在兔、牛上移植已知性别胚胎成功,超数排卵的研究对畜牧业发展不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