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光、温对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避光条件下温度对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影响最大,其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为25℃, 4~5天开始萌动, 1~2周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但在5℃时萌发率又有大幅升高, 35℃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2)同一果序不同位置果实的种子萌发以最下部果实为好,中间果实次之,上部最差。(3)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下部种子次之,上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4)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野生条叶百合与栽培4年生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一致,但萌发完全时间比栽培条叶百合多14天。(5)贮藏一年后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率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紫茎泽兰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及对控制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 (Eupatoriumadenophorum) 给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阐明紫茎泽兰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攀枝花地区设置了 2 0个样地 (10m× 10m), 对 4种不同生境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了分析。这 4个种群是该地区有代表性类型中紫茎泽兰的种群 :路旁荒地、云南松 (Pinusyunnanensis) 林、阔叶林和阔叶林的林缘。种群年龄结构分析表明, 目前 (几个类型总和 ) 个体数量比重分别为 :幼年期占 92.32 %, 青年期占 6.4 0 %, 成熟期占 2.2 0 %, 衰老期占 0.18%, 个体数量主要集中于幼年期。紫茎泽兰不同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的分析显示, 紫茎泽兰对 4个种群的入侵过程是路旁荒地→阔叶林林缘→阔叶林→云南松林, 尽管所处的生境差异较大, 但基本属于DeeveyⅢ型, 一年生幼苗死亡率高达 97.30 %, 种群偏离典型曲线的程度与群落受干扰程度强弱有关, 一般由幼年期到青年期和由成熟期到衰老期死亡率较高 (分别为 93.0 7%和 92.0 0 % ) 。时间序列分析表明, 在未来的 3~ 5年中, 紫茎泽兰种群仍然是以青年期和成熟期个体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3.
细叶百合无性繁殖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栽培的2 年生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鳞茎为扦插材料, 将鳞茎分内、中、外三层剥取其鳞片, 观察鳞片在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基质中的扦插生小鳞茎的效果。扦插40d 时, 鳞片基本枯萎, 此时的实验结果是:①影响扦插效果的重要因子是温度和光强, 25℃高温避光生鳞茎最佳;其次是鳞片位置, 中鳞片和外鳞片好于内鳞片;基质对扦插影响不大。②每百鳞片生小鳞茎数和小鳞茎直径呈正相关。③相同条件下, 相同部位的刀切鳞茎段所产生小鳞茎数量明显高于手掰的整片鳞片, 这一现象至今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4.
栽培细叶百合的传粉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栽培的细叶百合进行传粉生态学的初步观察结果显示:细叶百合2:30~3:00开始开花,5:30~7:00完全开放;单花开放时间3~4 d,群体花期为12 d。花蜜分泌在开花当日,分泌高峰在9:00~11:00,花蜜分泌与昆虫访花谐调一致。花蜜成分主要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和β-D吡喃果糖,花朵挥发物的成分是软脂酸、软脂酸甲酯、肉豆蔻酸、月桂酸、3-叔戊基戊酮、十三烷和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基乙醇。访花昆虫主要是蝶类、蜂类和蝇类;传粉昆虫为绿豹蛱蝶、大红蛱蝶、绢粉蝶及单齿切叶蜂、小齿淡脉隧蜂,其中小齿淡脉隧蜂的传粉活动最为活跃。晴天时小齿淡脉隧蜂访花频率的日变化与光照的日变化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温度的日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湿度的日变化呈显著的负相关;阴天时与空气温度相关极显著,与空气湿度相关显著。细叶百合以异花虫媒传粉为主,部分自交可育。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的方法,测试不同质量浓度(0、0.02、0.03、0.05、0.08、0.10 g·mL-1)麦秸、稻秸浸提液对油菜及油菜田2种常见靶标杂草野燕麦(Avena fatua Linn)、播娘蒿 [Descurainia sophia(L.)Schur]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下,麦秸与稻秸浸提液对3种受体材料种苗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对油菜种苗生长安全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0.08 g·mL-1和0.05 g·mL-1,可以用来开发研制油菜田肥料;在对油菜安全的质量浓度下,麦秸浸提液对野燕麦种苗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稻秸浸提液对野燕麦种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可以用来开发研制油菜田防除野燕麦的生物抑草肥;在油菜的安全的质量浓度下,麦秸、稻秸浸提液对播娘蒿种苗生长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麦秸的抑制作用强于稻秸,具有开发研制油菜田治理播娘蒿的生物抑草肥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目前大面积栽培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秦优10号’和其田间常见的8种杂草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泽漆(Euphorbia helioscopia)、野燕麦(Avena fatua)、棒头草(Polypogon fugax)、婆婆纳(Veronica didyma)、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为试验材料, 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控温, 研究了10 ℃/5 ℃ (昼/夜)、18 ℃/10 ℃、25 ℃/20 ℃、35 ℃/30 ℃、40 ℃/35 ℃不同温度幅度处理对它们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旨在为预测气候变化环境下油菜田恶性靶标杂草的演替趋势提供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供试杂草对温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差异, 看麦娘、灰绿藜和反枝苋的最适萌发温度偏高, 如反枝苋在高温处理(40 ℃/35 ℃)下种子的发芽率达到最高(91%); 而播娘蒿、泽漆、野燕麦、棒头草、婆婆纳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主要集中于10-18 ℃范围内。进一步测试研究表明, 高温处理(40 ℃/35 ℃)下, 反枝苋幼苗生长旺盛, 体内丙二醛的积累也明显低于低温(10 ℃/5 ℃)处理,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也较高, 表明反枝苋对高温胁迫有较好的适应性, 灰绿藜对高温的响应与反枝苋相似, 在高温气候年份, 要严防这2种草害加重; 而在低温处理(10 ℃/5 ℃)下, 野燕麦的种子萌发率达到100%, 其幼苗生长旺盛, 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保护酶活性较高, 播娘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类似于野燕麦, 因此在寒冷年份需加强对野燕麦和播娘蒿草害的预防。供试油菜品种相对于所有供试杂草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更好, 其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均保持较稳定的高发芽率, 且幼苗长势良好, 表明‘秦优10号’是一个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很好的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