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述了丹江库区周围发现的三种兔形类化石:产在丹江二级阶地基座岩层中的淅川跳兔(新种)Alloptoxxichuanwnsissp.nov.个体小,形态较早中新世中期的A.minor原始,其时代可能是早中新世早期,同时详细讨论了Alloptox的进化和分类;发现于台子山林场裂隙堆积物中的进步上新五褶兔(新种)Pliopentalagusprogressivussp.nov.个体为该属已知各种中最大者,形态较已知种更接近于现生的Pentalagus,它的时代可能为上新世末或更新世初;产于郧县曲远河口汉水Ⅳ级阶地的复齿拟鼠兔Ochotonoidescomplicidens与蓝田金丝猴发现于同一阶地,推测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2-羟基-3-甲基蒽醌(HM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HMA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Heochst-33343/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细胞内ROS及GSH含量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Keap-1/Nrf-2/ARE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HMA给予结直肠癌细胞后,细胞内ROS含量升高,GSH含量减少;HMA通过抑制Keap-1/Nrf-2/HO-1通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综上表明HMA具有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破坏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抑制Keap-1/Nrf-2/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WP)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人参生长的安全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对人参黑斑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枯草芽孢杆菌对人参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人参的安全性.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人参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和EC90分别为0....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广西百色及永乐盆地发现的中始新世最晚期一晚始新世的猪类化石。这批已知最早的猪超科化石,大大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早期猪类,对了解全球猪类的早期演化有着重要价值。广西的材料被确定为两个新属新种:萨氏始新猪Eocenchoerus savagei和广西华夏猪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一个新种:粗壮暹罗猪Siamochoerus viriosus和一个未定属种:Tayassuidae gen.et sp.indet。加上已发表的单尖旅猪Odiochoerus uniconus,百色、永乐盆地共计发现了5种始新世猪类化石。新属Eocenchoerus虽然臼齿结构简单,与原始的古猪类(paiaeochoerid)接近,但因其M3具有一个明显的跟座而被归入猪科。早期猪科动物非常原始的臼齿形式证明,猪科动物的起源并不晚于古猪科(Palaeochoeridae)和西科(Tayassuidae)。旧大陆的古猪类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新大陆的西类(tayassuid)更为接近,多数学者将其归入西科。笔者认为两者共有的近祖特征,并不能支持它们更近的亲缘关系,而且古猪类缺乏典型西类的近裔特征,因而支持将Pala?  相似文献   
5.
刘丽萍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2):115-128,T001
描述了广西百色及永乐盆地发现的中始新世最晚期-晚始新世的猪类化石,这批已知最早的猪超科化石,大大丰富了亚洲地区的早期猪类,对了解全球猪类的早期演化有着重要价值。广西的材料被确定为两个新属新种:萨氏始新猪Eocenchoerus savagei和广西华夏猪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一个新种:粗壮暹罗猪Siamochoerus viriosus和一个未定属种:Tayassuidae gen.et sp.indet.加上已发表的单尖旅游Odiochoerus uniconus。百色,永乐盆地共计发现了5种始新世猪粉化石。新属Eocenchoerus虽然臼齿结构简单,与原始的古猪类(Palaeochoerid)接近,但因其M3具有一个明显的跟座而被归人猪科,早期猪科动物非常原始的臼齿形式证明,猪科动物 起源并不晚于古猪科(Palaeochoeridae)和西瑞科(Tayassuidae)。旧大陆的古猪类长期以来被认为与新大陆的西瑞类(tayassuid)更为接近,多数学者钭其归入西瑞科。笔者认为两者共有的近祖特征,并不能支持它们更摈 亲缘关系,而且古猪类缺乏典型西瑞类的近裔特征。因而支持将Palaeochoerinae亚科作为一个独立的Palaeochoeridae科,并将发现的两个新属种Huaxiachoerus guangxiensis和Siamochoerus viriosus归入该科,西瑞类材料的发现,再次肯定了东南亚地区确实存在与新大陆典型西湍类如Perchoerus,相似的古老猪类,另外新属Huaxiachoerus在臼齿结构上也显得比其他古猪类更接近新大陆的Cynorca,如果Perchoerus和Cynorca确属新大陆西湍类两个演化支系的祖选类型,那么新大陆的猪类动物很可能源于旧大陆,鉴于百色,永乐盆地的猪类已发生了较大分异,猪类动物的分化似应不晚于中始新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AChRα1是否参与调节尼古丁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分4组为:(1)正常对照组;(2)尼古丁组;(3)对照干扰+尼古丁组;(4)nAChRα1干扰+尼古丁组。用尼古丁(5 ng/mL)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特异性nAChRα1 si RNA用脂质体3000转染细胞,CCK-8法检测尼古丁处理3 h、24 h和48 h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细胞内nAChRα1、MMP-2、MMP-9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尼古丁可显著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增加nAChRα1、MMP-2、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而在干扰nAChRα1表达后,尼古丁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明显被抑制,且细胞nAChRα1、MMP-2、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的降低。结论:nAChRα1可介导尼古丁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可能与其参与调控尼古丁增加RAW264.7细胞分泌MMP-2、MMP-9有关。  相似文献   
7.
于2014和2015年7月对新疆伊犁河支流喀什河和巩乃斯河共1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比较分析了自然、受损、坝下和保护区4种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14435头, 属10目39科81属(种), 其中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寡毛类分别占93.8%、2.5%和3.7%。对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自然生境在物种数、优势物种数、EPT物种数、密度和物种多样性方面均高于其他3种生境, 而坝下生境均最低, 保护区生境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优于受损生境和坝下生境。冗余分析(RDA)结果共解释了物种数据累计方差的54.1%, 流速、电导率、水温和海拔是影响伊犁河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F=2.28—4.34, P<0.05)。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植物粉花月见草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花月见草单花花期1d,整株花期50d左右;单花花粉量达8825个,花粉活力达53.2%,花粉萌发快,萌发率达44.6%,自花授粉;种子小,千粒重0.092g,种子发芽率达85%,萌发时间短,具有休眠机制。三年生株丛结果达1274个,单果种子高达206粒,单株丛种子量2.6×105。种子表面平滑,自然传播以重力为主和风力作用,传播距离在100cm范围内。结果表明:粉花月见草繁殖力、适应力强,易形成单一优势种群,种子小近圆形易形成种子库,人为活动使其远距离传播,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蕨类植物提取物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对采自浙江天目山的40种蕨类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本文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在1mg/mL时,40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密羽贯众、野雉尾金粉蕨和狗脊等13种蕨类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制率均大于90%,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率均大于60%。而在供试质量浓度在0.025mg/mL时,只有少数植物表现出较高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其中狭顶鳞毛蕨的抑制率为62.63%&#177;3.72%,蜈松草的抑制率为48.01%&#177;2.87%,其余大部分植物的抑制活性均小于40%,甚至有些植物提取物不仅对乙酰胆碱酯酶没有抑制活性,反而表现出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