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线粒体在细胞死亡中占有中心地位,但其他细胞器影响线粒体启动细胞死亡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 近几年来,随着对溶酶体功能的不断了解,Alexei等提出了溶酶体线粒体轴理论.这一理论阐述了溶酶体与线粒体的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机理. 各种致凋亡因素作用于溶酶体,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溶酶体膜通透性改变能通过铁依赖的方式、脂褐素相关的方式、Bcl-2家族依赖的方式和Rho/ROCK途径-JNK信号通路的方式影响线粒体,造成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进而启动细胞死亡.而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能通过ROS依赖的方式和Bcl-2家族依赖的方式引起溶酶体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溶酶体线粒体轴理论还能用于解释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溶酶体贮积症的发病机制.本文将对溶酶体线粒体轴理论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对于细胞多样性产生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人所认识。B细胞的不对称分裂首先是在抗体类别转换的研究中发现的。最近,美国5科学家对B细胞在免疫发生中心中不对称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探索。结果发表在2012年1月20日出版的《Science》中。B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参与体液免疫的抗体类别转换和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对于其机制仍不清楚,但目前研究初步提示细胞内分子的不对称分布是其发生的上游因素。并且B细胞的不对称分裂可能与不对称抗原分离可能在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中具有独立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