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半矮生基因sd-1有抗倒伏和改善株型的效果,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水稻丰产品种中,最近发现该基因具有减少穗长和千粒重的副作用。为澄清此副作用,能否通过遗传背景的改良得以克服,进而培育成粳稻型的半矮生大穗品咱,本研究用高秆品种农林29号及其半矮生纯合系SC-TN1和大穗品种Akenohoshi的杂种进行了分析。用F4代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半矮生系统的穗长较高秆系统的为小。但是,由于半矮生系统的枝梗数。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水稻半矮生基因sd-1减小粒重的副作用,培育了半矮生粳稻型大粒品种。本研究用具有大粒基因lk-f的高秆品种房吉和具有半矮生基因sd-1系统SC-TN1的杂种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半矮生系统的千位重均较SC-TN1有所提高,并出现了千粒重30克以上的系统。亲子代的相关分析表明,粒长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充分说明,sd-1的半矮生性和大粒性的结合是可能的。因此指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大粒种质资源与sd-1基因组合,使半矮生性的抗倒伏和大粒的丰产性一体化,可以培育成丰产性更高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水稻半矮生基因sd-1减小粒重的副作用,培育了半矮生粳稻型大粒品种。本研究用具有大粒基因lk-j的高秆品种房吉和具有半矮生基因sd-1系统SC-TN1的杂种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半矮生系统的千粒重均较SC-TN1有所提高,并出现了千粒重30克以上的系统。亲子代的相关分析表明,粒长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充分说明,sd-1的半矮生性和大粒性的结合是可能的。因此指出,通过选择适当的大粒种质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