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选用2005—2014年国家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纤维品质性状作为试验材料,运用灰色预测法,旨在构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的灰色预测模型,探索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时空分布规律,并对未来5年和10年纤维品质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10年期间国家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综合纤维品质总体呈逐年提升趋势.纤维长度表现较优,分布阈值有所提高(27.0~32.0 mm),且多数品种纤维长度达到29或30 mm级.断裂比强度总体呈增强趋势,长江流域棉区比强度达到“很强”档水平(31.0 cN·tex-1)的品种所占比例2011年达到61.1%.马克隆值在棉区间差异显著,黄河流域逐年增高,由B2档(4.3~4.9)向C2档(5.0及以上)变化;长江流域马克隆值偏高,基本维持在C2档水平;西北内陆棉区马克隆值较优,分布在A档(3.7~4.2)和B2档(4.3~4.9).纺纱均匀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西北内陆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其中分布在130~149范围(可纺40~50中支纱)品种所占比例为80.0%.总之,近10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验参试品种综合纤维品质总体上西北内陆棉区相对较优,其次为长江流域棉区,再次为黄河流域棉区.预测在未来5年和10年,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综合纤维品质表现为黄河流域呈明显下降趋势,长江流域略微上升,而西北内陆棉区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些变化应该引起所在区域棉花育种工作者、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审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白粉菌目分类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菌是一类植物专性寄生病原菌,在世界各地可引起多种植物白粉病。近年来,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和超微结构分析相结合明确了白粉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和亲缘关系,使白粉菌的分类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白粉菌科主要分为5个族,包含16个有性型属和2个无性型属。中国的22个省、5个自治区和2个直辖市报道有白粉病发生,共计13个有性型属328种及44变种,其中白粉菌族种数最多,其次是球针壳族。中国真菌学家命名的白粉菌新属4个、新种143个,其中仅在中国报道的有105个。寄主植物多达90科339属799种和变种,其中豆科上报道的种数最多,其次是蔷薇科。分子系统学的研究表明ITS、28S r DNA、MAT1-2-1、β-tubulin、IGS、CSⅠ和EF-1α等DNA片段可用于辅助白粉菌的鉴定,并为白粉菌分类系统的建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