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5篇
  1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我国土壤中苏芸金杆菌和球形芽孢杆菌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并从中获得高效和特异菌株,丰富我国杀虫微生物种质库,1988年6—8月,我们从云南、贵州、四川及陕西省采取土样3160份,从中分离出苏芸金杆菌88株,球形芽孢杆菌87株,还有部分菌株尚待确认。两种细菌的分出率(分离菌株数占土样数的百分率)皆为2.8%左右。由于在进行分离时,同一平板挑取的目标菌落一般不超过2个,因此这一分出率要低于土壤中的实际含有率。按常规免疫血清学方法进行初步血清型分析,结果表明,苏芸金杆菌分离  相似文献   
2.
星头啄木鸟繁殖司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大力开展生物防治,保护和招引食虫益鸟提供重要依据,1978年4—6月,我们结合病虫害防治专业毕业论文工作,在山东省平邑县浚河林场对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 canicapillusscintilliceps)进行了观察。 星头啄木鸟喜生活在茂密林丛边缘,通风向阳,且较偏僻幽静,少受外界惊扰的地区。飞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对海月水母螅状体存活与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黄渤海主要致灾大型水母海月水母的螅状体为实验材料,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光照强度、饵料量对其存活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范围内,螅状体40 d的成活率均为100%,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盐度在15—40范围内,螅状体40 d的成活率均为100%,盐度22.5组的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最高,但盐度对螅状体种群数量影响不显著;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下降,黑暗条件有利于海月水母螅状体个体数量增加;螅状体相对繁殖速度随饵料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海月水母螅状体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温升高、饵料量增加可导致海月水母螅状体种群数量快速增加。  相似文献   
4.
苏云金芽胞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本实验室分离的苏云金芽胞杆菌李氏亚种 (subsp. Leesis) 菌株YBT833、鲇泽亚种(subsp.Aizawai) 菌株YBT-1416和库斯塔克亚种(subsp. Kurstaki)菌株YBT1535为出发菌株,以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PCR扩增的特异片段为探针,进行总DNA酶切片段的Southern杂交定位。结果显示3株菌株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均位于经XbaI完全消化的4~5kb大小的DNA 片段上。将该区域DNA片段回收后克隆到pUC19载体,建立了3个较基因组文库小的亚基因组文库。通过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和酶切鉴定分别得到3个相应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83、vip14和vip15,并对其测序。DNA序列比较发现基因vip83与已知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存在5个差异碱基。将vip83、vip14基因亚克隆到苏云金芽胞杆菌大肠杆菌穿梭载体pHT315, 分别得到重组质粒pBMB8901和pBMB8902。将它们电转化到vip-B.t.受体菌BMB171和4Q7,获得了相应的工程菌BMB8901-171,BMB8902-171,BMB8901-4Q7和BMB8902-4Q7。SDS-PAGE电泳检测均有88kD大小的蛋白表达。生物测定结果亦表明了,营养期杀虫蛋白Vip83和Vip14对鳞翅目棉铃虫、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的三龄幼虫均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LC50值分别为28.6,31.6,45.4和37.6μL/mL。该结果为构建高效广谱工程菌提供了实际材料和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5.
将cry1Ac10基因和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复制起始区连 接在一起,并在其两侧按相同方向各连接一个来自苏云金芽胞杆菌转座子Tn4430的解离位点,构成转移单位。再将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性标记基因和大肠杆菌克隆载体pUC19与之连接,获得含cry1Ac10基因的解离载体pBMB801。将其转化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体,再导入含解离酶基因的辅助质粒pBMB1200。在解离酶作用下,两个解离位点间发生重组,消除基在操作中的抗性标记基因等非必需基因片段,获得仅保留有完整cry1Ac10基因和来 自苏云金芽胞杆菌质粒复制起始区,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能稳定遗传的重组质粒pBMB801B 。  相似文献   
6.
用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胚肺二倍体细胞(EIAV-DELDC)为实验体系,以细胞中病毒逆转录酶活性及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为观察指标,检测了叠氮胸苷(AZT)、三氮唑核苷(Ribavirin,病毒唑)、磷羧基甲酸钠(PFA)和苏拉明等4种已知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药物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FA、AZTTP(三磷酸AZT)和苏拉明均能抑制病毒相关抗原的表达,AZT虽无此作用,但能抑制细胞内逆转录酶活性。用~3H-TMP掺入法比较了PFA、AZTTP、苏拉明对体外无细胞系EIAV逆转录酶粗提物和HIV-1基因工程产物逆转录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表明,两种逆转录酶对苏拉明的敏感性相近,而HIV-1逆转录酶对PFA和AZTTP的敏感性较EIAV者高约100倍。又以无细胞系中逆转录酶活性测定法,检测了12种中药提取物的抑制作用,其中小柴胡汤对EIAV和HIV-1逆转录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IC_(50)为717μg/ml和700μg/ml(生药浓度)。小柴胡汤对两种病毒感染细胞中抗原的表达和HIV引起细胞病变都有抑制作用,对HIV-1的抑制比EIAV强。这些结果表明,EIAV-DELDC体系可考虑作为抗HIV-1药物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与健康人群间肠道菌群的差异,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法对30例PCOS患者(PCOS组)和20例健康人(健康组)粪便标本中菌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区别.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PCOS组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降低.PCOS组患者肠道厚壁菌门(Fi...  相似文献   
8.
光是影响植物分枝的重要外在环境因素,但光信号因子HY5(ELONGATED HYPOCOTYL5)是否调控植物分枝目前尚不清楚。创制了HY5转基因超表达植株,并获得商业化T-DNA插入突变体纯合植株。通过比较野生型(WT)、超表达植株(HY5-OE)、突变体(hy5-215)的分枝数目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超表达植株分枝数目显著增加,而突变体分枝数目则显著减少。进一步比较这些遗传材料的拟南芥植株分枝的负调控关键因子BRC1BRANCHED1)转录本水平差异,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超表达植株中BRC1转录本显著下调、突变体中显著上调。研究结果表明,HY5通过抑制拟南芥分枝关键负调控因子BRC1的转录水平,进而促进拟南芥的分枝。研究结果为阐明HY5调控分枝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DIG标记的cry1Aa基因EcoRI-F片段的RNA探针,对筛选的鳞翅目高毒力菌株的质粒进行Southern分析,将cry基因定位在39.3MD质粒上。该质粒经HindⅢ酶解,用同样探针进行杂交,呈现6.5kb和7.1kb两条阳性带,其中7.1kb片段的杂交强度明显高于6.5kb片段。将7.1kb片段与多寄主质粒pSUP106连接,转化荧光假单胞菌Pfx-18,获得克隆子LZP-1。克隆基因用PCR鉴定,显示典型的cry1Ab谱带。经SDS-PAGE分析,克隆株表达66kD杀虫晶体蛋白和一些小分子多肽。其发酵液稀释1000倍对三龄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为33%。  相似文献   
10.
将构建的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vip3表达质粒pBMB2328和含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lAc10或crylCa)质粒同时电转化无质粒突变株BMB171并双抗筛选。经PCR特异引物扩增验证,分别得到含crylAc10和vip83、crylCa和vip83的双基因重组菌BMB2830-171和BMB2882-171。用单基因重组菌作对照,分别测定了营养期杀虫蛋白Vip83与杀虫晶体蛋白CrylAc10和Cry1Ca两组蛋白对3种重要鳞翅目害虫毒力。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杀虫蛋白Vip83与CrylAc10和Vip83与CrylCa之间对棉铃虫均存在拮抗作用,对甜菜夜蛾协同作用不明显;但对小菜蛾前协同作用不明显,而后则有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为32.6。双基因的遗传稳定性检测表明这种正负协同关系具有一定的分子遗传稳定性,可为高效广谱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